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3年4月中期
情境领导理论与领导风格实证分析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高福辉
日期:2013-05-08 17:26:38
20世纪60年代,美国行为学家保罗·赫塞与管理学家肯尼斯·布兰查德全面阐述了情境领导(Situational Leadership)理论,概括出四种领导风格,应用于被领导者所处的四种不同情境。该理论被誉为20世纪重大领导理论之一。
一、情境领导理论
保罗·赫塞与肯尼斯·布兰查德认为,只有针对下属的不同发展程度施以不同的领导风格,才能高效达成目标。这种方法称为情境领导。
1.下属发展程度
下属发展程度取决于下属参与工作的能力与承诺,即下属发展程度=能力×承诺。其中,能力是指下属承担既定工作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承诺是指下属完成既定工作所具有的动力与意愿。
根据能力与承诺二维向量,下属职业生涯不同的成长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程度。第一阶段所对应的发展程度为“D1:低能力,高承诺”;第二阶段所对应的发展程度为“D2:有些能力,低承诺”;第三阶段所对应的发展程度为“D3:高能力,可变承诺”;第四阶段所对应的发展程度为“D4:高能力,高承诺”。
2.领导风格
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取决于领导者实施的领导行为中指令性行为和扶持性行为的偏好。所谓指令性行为是指具有明确指令的领导行为,如明确告知下属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等;扶持性行为是指具有有效支持的领导行为,如对下属进行鼓励,提供扶持等。在不同的领导者身上,指令性行为和扶持性行为的强弱、偏好不同。
按照指令性行为和扶持性行为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四种领导风格:S1:指令型,指令性行为较多,领导者自己做决策,单向沟通;S2:辅导型,领导者掌握决策的控制权,但征求下属意见后才做出决定,并随时给予下属反馈;S3:扶持型,领导者尽量激励下属自己去做,决策时集思广益,由大家做决定;S4:授权型,领导者允许下属进行变革,让下属自行决定,低支持、低指挥。
3.领导风格与下属发展程度的匹配
针对下属不同的发展程度,领导者应采取不同的领导风格。当下属发展程度为D1时,领导者要采取S1领导风格,明令指示下属。当下属发展程度为D2时,领导者要采取S2领导风格,解释工作,劝服下属。当下属发展程度为D3时,领导者要采取S3领导风格,鼓励下属。而当下属发展程度为D4时,领导者则要采取S4领导风格,授权于下属。只有领导风格与下属发展程度相匹配,才能发挥下属的最大能量,实现管理的最大效率,这便是情境领导的精髓——反映式领导。
二、领导风格测评
如上所述,对于下属不同的发展程度,要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去匹配。但现实生活中,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习惯使用的领导风格,他们会在无意识中用自己习惯的领导风格去管理所有的下属,这往往导致组织效率不高。所以,作为领导者,了解自己的领导风格并有意识地针对下属不同的发展程度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一点,国外有成熟的评测工具可供使用。
使用LBAⅡ(领导行为分析Ⅱ)评估系统,可以测试被测试者的领导风格。该评估系统由20个特定情境组成,每一情境中均设置特定的背景、要完成的任务、面临的问题和下属的发展程度。四种下属发展程度均衡地分布在20个特定情境中,即每一种下属发展程度在20个特定情境中大致安排4—6次。被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