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官员“懒政”的机制原因及治理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郑万军 刘 磊 日期:2016-10-19 09:05:51
  当前,我国的官员“懒政”现象较为突出,并成为一个极为重要和十分紧迫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把基本情况搞清楚,又要将根本症结分析透彻。为此,本文首先从当前官员“懒政”的行政生态背景分析入手,然后以机制设计理论为视角,对当前官员“懒政”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最后提出治理官员“懒政”的可行路径。
  一、官员“懒政”的行政生态背景
  1.中央从严治官强化了官员行为的制度约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系列“治官”政策的推行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中央持续高压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形成了官员不敢腐的政治氛围。尤其是中央推行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四风”等正风肃纪政策,对于防治腐败、优化政治生态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初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对于官员个人而言,中央的制度约束明显刚性化了,其行为得到了规范,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由”,个别官员感到规矩多了不好干事,约束大了不想干事。另一方面,官员的各种待遇规范化了,以前的一些特殊福利和特权逐渐被取消。如此一来,一些官员感觉其利益受到了损害,感到失去好处不愿干事,积极性有所降低,甚至开始变得消极。还有些官员“官本位”思想浓厚,对于自己的利益被压缩、行为被约束一时还不能适应,无形中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抵触,因此,不收好处但也不办事了,不违反纪律但也不愿担责了。中央的严厉治官作为一个背景因素,既起到了试金石的作用,暴露了一些“庸官”,但同时也折射出应做好官员激励工作的迫切性。要保障官员正当利益,减少其做事的后顾之忧,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2.新常态对官员能力提出新要求。新常态是中央对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论断以及经济运行特点的高度概括。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情况对官员固有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都形成了挑战,依靠盲目投资等短期经济刺激方式来拉动经济的边际效应加速递减,负面效应愈加明显,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中央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不再唯GDP,而是更加强调发展的质量、方式与后劲,要求官员重点关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如此一来,经济生态的变化对官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缺乏可供借鉴的成熟路径,一些官员一时找不到新的抓手,方向迷失,甚至出现了“能力恐慌”,不知道该怎么干,即使有想法也可能因为怕犯错而不敢干,因而选择“懒政”,甚至为了逃避责任而为自己找借口,将新常态作为挡箭牌,把不作为的责任都推到新常态上。因此,敦促官员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消除他们将责任推给新常态的侥幸心理,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增强激励效果,充分发挥其对新常态的政治引领作用,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无论是中央的严厉治官还是经济新常态,与官员“懒政”都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官员“懒政”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不突出并不是因为它消失了,而是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被掩盖了。在党和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经济增速上,而后发优势和人口红利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