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官员“懒政”的机制原因及治理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郑万军 刘 磊 日期:2016-10-19 09:05:51
,引入信任度测评,给予各级官员更大的自主权,充分释放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问责机制的优化,减少官员作为的后顾之忧,激发官员的担当精神。
  3.疏通干部流动通道,督促官员自我提升。疏通干部流动通道,加大内部竞争压力,督促官员加强学习,解决的是“不能为”问题。正常的官员流动能够让有能力的官员升到合适职位,也能给那些进取心不足、放松懈怠的官员以警示,如果不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对变化的敏感就会被淘汰,那些通过努力也没有办法胜任现有工作的官员则能够有序退出或转岗,避免因其能力不足而造成损失。疏通干部流动通道,首先,要完善《公务员法》中针对干部晋升、降职、免职、开除公职、主动辞职、引咎辞职等规定的相关内容,对干部职务变动的标准做出更细致、明确的规定,尽量避免模糊表述,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律条款的可操作性,压缩其中的操作弹性,以便相关部门依法操作,同时也有利于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其次,要加强对干部权力的管控,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消除“官本位”现象及其思想赖以存在的基础,为干部的有序流动创造良好的思想与制度氛围。再次,要增强官员考核的约束力,明确考核细则,官员的职位变动严格以考核结果为依据,避免考核变为“走过场”。最后,要加快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结合职位分类扩大聘任制范围,扩展官员正常流动的通道,激发活力,提升效率。另外,要做好退让、退出官员的工资、福利、再就业等配套安排,减少改革阻力,确保相关制度落到实处。通过疏通干部流动的通道,鼓励内部竞争,防止退居二线的官员或者没有晋升可能的官员产生“和尚撞钟”心态。
  4.构建多元监督体系,提高监督水平。构建多元监督体系,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制约问题。应充分整合体制内外的监督力量,将纵向监督与横向监督衔接起来。第一,落实体制内监督。将官员“懒政”纳入纪检监察范畴,加大其对官员的监督力度,提高其对官员的监督频率。创新监督方式,完善巡视制度,建立长效巡视机制,提升监督能力。发挥地方人大、政协的横向监督作用,落实汇报、质询制度。发挥法院、检察院的作用,依法治“懒”,对因“懒政”而违法的官员要及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第二,发挥舆论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积极宣传中央政策,及时曝光“懒政”官员。第三,扩大社会监督渠道。建立各种群众参与通道,鼓励群众参与“懒政”治理,激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开通群众监督热线。通过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水平,增强信息获取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消除官员机会主义行事的动机。同时,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三不”官员,并使之得到相应处罚,增强对“懒政”官员的威慑,敦促他们自觉有为。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 介明菊  
  E-mail:ldkxjmj@163.com  
  电  话:0371  -  63919054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