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转型:改变领导干部能力不足的关键环节探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万 云 车佳益
日期:2012-01-04 17:29:10
当前领导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用领导权变理论来观照,是社会转型过程中领导干部某些传统能力用不上,一些现代能力又跟不上而导致的一种能力不适应问题,即能力面临转型的问题。要改变领导干部的能力不足,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就必须把握和解决好新时期领导干部能力转型这一关键环节。因此,分析转型时期领导干部能力转型面临的问题,明确能力转型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一、从不同视角看领导干部的能力转型
领导干部能力转型在当今社会并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输入主题词“能力转型”,没有搜索到一篇探讨领导干部能力转型主题的文章。因此,有必要先对领导干部能力转型从不同视角作一个较为系统的阐述。
1. 从领导能力特征看领导能力转型
领导能力是指领导者顺利完成领导活动所具备的各种技能。首先,领导能力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具有鲜明的动态性特征。领导活动是随着人类群体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并随着群体活动的规模性和复杂性而不断发展。领导者的个人能力有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成熟的提升过程,领导者的群体能力有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变化的调整过程。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领导能力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其次,领导能力还具有优化性的特征。领导干部在其能力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总是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能力结构,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并在传统能力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最终形成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现代能力。因此,领导干部的能力转型就是领导干部发挥能力的动态性、优化性特征,从传统能力逐步转向现代能力的行为过程。
2. 从领导能力类型看领导能力转型
领导能力是一个体系,它一般可以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三类。基础能力包括感知、观察、记忆、思维、分析、表达等能力,是领导干部的一种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包括组织、指挥、决策、协调、专业技术等能力,属于领导能力体系中最能体现领导职能的刚性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包括自学、自律、自控、自我保护等,是与领导素质密切相关的柔性能力。
第一类的基础能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体现了领导者的基本智能品质,尽管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但总体来说时代共性大于时代个性。而第二类的专业能力和第三类的自我完善能力则集中体现了领导者的胜任力,现代社会尤其看重第三类能力。有学者把后两类能力描述为在水面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代表表层的特征,如知识、技能等;水下部分则代表深层的胜任特征,如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后者是决定人们的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领导干部能力转型集中体现在专业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的转型上。
3. 从领导替代理论看领导能力转型
领导能力及其转型在理论概括上最有名的是领导替代理论。领导替代概念是史蒂文·克尔和约翰·杰迈尔在1978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领导情境的变量使领导者的某些传统作用被部分替代,现代领导因此需要增加或者强化某些领导能力。如领导者对下属的指导作用因下属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被部分替代,领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宏观管理上,这对领导者的宏观决策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要求就更高;领导者的激励作用因下属受佣金、分红等自动报酬机制的激励因素影响而被部分替代,领导者就应更注重激励机制的制定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