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国家治理意义上中国共产党改革领导力的运行逻辑/李忠汉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忠汉 日期:2022-06-17 09:09:26
dash;局部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推广”的渐进过程。北京市委在个别地区进行试点之后,对其经验做出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和标准,不断完善“吹哨报到”体制机制,从而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基层治理改革提供了更为科学适用的学习样本。在这个过程中,党的改革领导力就实现了转化,即通过不断摸索、总结激发了基层的治理自主性,提升了治理效能。
  5.改革领导力的效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从“结构—过程”范式来看,结构指的是各个行为主体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均衡或非均衡的关系格局,而过程指各个行动主体之间针对权力如何获取、资源如何配置以及权力如何行使等系列问题展开的活动。这一范式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党的改革领导力进行分析。首先,就结构来看,其涉及改革领导力的制度取向,即立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倡导和改革措施来调整各个治理主体(政党、国家、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格局,增加彼此间关系状态的稳定系数,进而形成一种高效运行和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并释放出更好的治理效能。其次,就过程来看,这往往涉及改革领导力的能力取向,改革领导力持续发力的过程,就是结构合理的国家治理体系顺畅运行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最终指向也是国家能够运用一系列制度体系对各个领域实行更为有效的治理,呈现出稳定有序的治理状态。具体到“吹哨报到”机制,则是通过资源下放、权力下沉和主体赋能等制度安排构建起以基层为重心的治理结构,并在“党建引领—问题制导—授权执法—资源动员—协同联动—评估问责”的过程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三、“政党—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改革领导力运行逻辑的调适
  (一)领导体制:从“党政分开”到更强调“政党统合”
  中国共产党作为改革领导力的主体,在领导体制上发生了从“党政分开”到更强调“政党统合”的思路转变。这是对改革领导力主体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凭借其显著的革命经验与政治能量而强调分工负责的体制。改革开放后,我们曾经考虑过党政分开问题,主要是解决效率不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作风拖拉等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领导体制发生了一些改变,即在承认分工负责与党政分开优势的前提下,更加强调集中统一与政党统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后大力推进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开始发生大的转变。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变更,也证明了党对集中统一领导权力的高度重视,这为以后进一步加强党的改革领导力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满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必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顶层设计,这是当今时代环境与改革目标赋予改革领导力的迫切要求。基于此,在地方治理体制机制的设计与优化过程中,要更加强调党政统合的新思路。通过对“吹哨报到”机制进行分析,我们可知,在“吹哨报到”机制中,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就是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消除过去“党归党、政归政”的权力运行体系而造成的碎片化治理与效率低下等弊端,构建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