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国家治理意义上中国共产党改革领导力的运行逻辑/李忠汉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忠汉 日期:2022-06-17 09:09:26
的专业化及其本位局限,在整合多部门资源和力量有效解决基层社会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综上所述,在“吹哨报到”改革中,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其在改革领导力中的主体作用,把党的领导根植于基层、根植于群众。
  2.改革领导力的驱动机制:解决社会问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治国理政中表现出较强的问题驱动特征,即以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找准主要症结并采取各项制度措施,从而更好地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系列问题。在“吹哨报到”改革过程中,党的改革领导力也呈现出明确的问题导向——社会治理重心偏上的现状不适应基层治理和基层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导致治理低效的困境。这主要表现在各层级政府间以及条块部门间的职责交叉和边界不清而导致的基层管理责权不对等,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境。根据民政部近年对全国乡镇基层政权和城市街道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基层政权普遍面临的困难是:权责不统一、事权大于职权,经费不足、财政运转困难,人员有限,干部能力不足。北京市的“吹哨报到”机制改革也是起源于金海湖镇在金矿盗采问题上遇到的治理困境,这一现实性问题暴露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权责不对等、条块冲突、国家与社会关系失衡等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梗阻,并由此激发了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
  3.改革领导力的对象: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治理能力的提升依赖于治理体制机制的完善,为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必须把完善治理体制机制作为改革的方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层,关键是体制机制。从本质上讲,“吹哨报到”是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形象表达,是“通过党建引领和向街道乡镇属地政府组织授权、赋权策略,建立由基层组织发起、调集条线职能或专业部门的条块协同治理机制”[6],是一种以基层为重心、适应基层治理特点的职权配置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吹哨报到”机制中,党的改革领导力体现出明确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向。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人、有权、有物,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透过“吹哨报到”这一剖析切口可以发现,改革领导力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改革中的作用对象就是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整个改革过程所贯穿的总体思路就是对于这一管理体制的持续调适和优化。
  4.改革领导力的实现路径:政策主导制度变迁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引领的各个领域的改革所遵循的是以政策主导制度变迁为表现的渐进式实现路径,即改革的过程依次经历了问题探索、出台政策、改革试点、总结经验、范围推广等环节,最终将成果固化为国家的制度与法律。其中,将政策规定上升到稳定系数更高、适应性更强的法律层面是改革领导力实现路径的高级形态,但并非任何改革都能上升至这一层面,这一过程也并不总是直线上升的。依此来看,中国共产党改革领导力的实现路径是渐进式的过程,即不断由低层级向高层级制度成果转化,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各个领域实施的诸多实践中所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具体到“吹哨报到”机制的探索,其也经历了上述“发现问题&m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