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政策补丁”的实质剖析与消减之策/袁合静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袁合静 日期:2021-12-22 09:53:32
一经颁布又发现各种设计与设想上的不足、错误与漏洞,且这些缺失无须经过实践检验,仅从理论上就可论证其不合理之处,因而频繁发起对政策内容的再修改、再补充。归纳而言,“政策补丁”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政策补丁”多属于对基准政策内容的补充说明,并非领导者设计与现实情境间的不对应,而是政策内容本身出现缺失与存在不足,在尚未执行时就意识到存在“覆盖率”不足而需紧急弥补。这就决定了“政策补丁”的出台并非纯粹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其更多源于领导者治理能力不足或工作作风不严谨,属于可以规避的有失行为。
  第二,从政策关系来看,“政策补丁”不是推翻重来,并非对基准政策的彻底否定或重新开始,而是因循基本框架对具体治理内容、管控措施、条例规范进行补充。一旦因为领导者设计思想不严谨而使内容分支越来越多,就容易让民众感觉迷茫、混乱,现实工作中就不乏“补丁中套补丁”的现象,政策补充说明在各个层级频繁出台,最终引致基层与民众不知所措。因此,调整频率高也往往成为“政策补丁”的典型伴随特征。
  第三,从时间周期来看,“政策补丁”的出台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就迅速完成,不会经过实践与反馈阶段,相较于狭义概念上的政策调整,其事实上就属于政策设计的延伸,并非既定政策内容的修正与完善,是领导者对设计理念与设计过程的补充过程。也就是说,实践检验过程的缺失是“政策补丁”与政策调整的最大区别。这并非简单的环节缩减,而是缺少了民众对政策内容的体会与反馈,属于纯粹的领导者设计有误、有失。社会与民众尚未开始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尚未感受到政策红利,领导者就先自行否定,对基准政策表现出不满意态度,并不断地进行添加。姑且不论如此频繁补充说明对政策出台正常流程的扰乱,单从领导者一次又一次的决策行为就能看出设计过程的不成熟、不严谨、不负责,显露出政策自身的先天缺陷。从“政策补丁”的实施效果来看,往往也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应急式修补效应,会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引致民众对领导者能力的质疑,更会严重损害领导权威,对民众执行领导决策产生不良影响。
  二、“政策补丁”的产生根源
  (一)部分领导者思想不严谨
  现实工作中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可规避,这必然引致个体认知不全面,继而引发思维想法的局限性。领导者作为政策设计者,必然也会受到不全面认知与理念的影响,从而使政策设计表现出局限性。西蒙就明确指出,理想状态下的完美决策要求实现信息完备,一旦个体接受外界信息有限,就不可避免地引致决策受限。[3]这意味着,领导者的政策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不完美的,就存在调整与修正的必然性。但需要强调的是,有限理性与不成熟、不严谨应该严格区分,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政策调整行为应该由实践结果进行“提醒”,应该使政策设计初期所存在的缺失信息通过实践反馈得以弥补,这才是合理、科学的政策完善措施。由领导者思虑缺陷所引致的政策补救行为则很多时候是因为个人认识有误、态度散漫、作风不严,工作中存在该发现却未发现的情况,以致政策措施无法覆盖常规现象,只能在后续工作中针对遗漏问题不断出台“补丁”政策。也正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