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政府“触官”舆情回应弹性影响机制与调适策略/刘 芬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 芬 日期:2021-09-27 15:53:55
(一)借助内外双重环境压力
  首先,加强行政系统内部压力。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要提升对地方政府、基层政府舆情回应的关注度,增强政府舆情回应压力。其一,完善法律法规,为舆情回应与舆情回应问责提供法律依据。其二,加强舆情回应问责。一方面,完善官员考核机制,将舆情回应的速度和质量直接与官员的薪酬和晋升挂钩,增强官员舆情回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完善官员问责机制,将政府“触官”舆情回应弹性列入问责事宜,对回应怠慢的官员进行惩处。其次,加强社会系统外部压力。要进一步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形成全员监督的局面,积极发挥民众和互联网的作用,使涉事政府时刻处于压力之下。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和新闻媒体是督促政府回应的重要手段,但应避免民众对互联网、新媒体的过度依赖,认为只有网络发酵政府才会进行舆情回应。必须明确,单纯的舆论压力是不能完全消除舆情回应弹性的,要引导民众树立正确认知,通过规范化程序进行监督,促进外在压力向内在压力的转变,以合力提升政府“触官”舆情回应成效。
  (二)合理配置舆情注意力
  速度与质量之间的不匹配即为回应弹性,消除回应弹性也就是要增强回应速度与回应质量之间的契合性,使政府“触官”舆情回应既有速度又有质量。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官员加强舆情注意力的合理配置,实现有限注意力资源的效用最大化。首先,在“触官”舆情事件中投入足够的注意力,保证舆情回应速度。政府官员要充分重视舆情事件,特别是由领导干部言行引发的舆情事件,增强舆情回应的主动性,降低民众产生过激行为和态度的概率。其次,提升注意力资源配置效率,注重舆情回应质量。当“触官”舆情事件发生时,各种信息、数据、舆论都会涌向政府官员,哪些信息是有效的,哪些数据是真实的,是等到获取事实真相后再进行回应,还是迫于压力进行草率回应等问题都摆在政府官员面前。政府官员要提升深度观察能力,在舆情事件的关键点上投入足够注意力,以保障舆情回应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再次,协调舆情回应速度与质量。政府官员要通过舆情注意力的合理配置,快速收集真实信息,披露舆情事件真相,满足民众诉求,兼顾回应速度与回应质量。
  (三)完善主体博弈策略
  政府“触官”舆情回应弹性是多元主体动态博弈的结果,完善各主体博弈策略是减小回应弹性的有效手段。首先,加强政府自我净化能力。政府官员要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自觉,在语言上、行为上、态度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样就不会因言行不当而出现“触官”舆情事件,政府“触官”舆情回应弹性问题也就无从谈起。[1]这是消解此类问题的根本措施。对于政府官员违规引发的舆情事件,不管是“老虎”,还是“苍蝇”,都要进行有效回应,减弱民众对政府的敌视情绪。其次,对民众线下行为进行规范与引导。有些民众认为,只要肯“闹”,政府就会进行回应,就会进行利益补偿,因此,其把问题解决寄希望于“缠闹”。但这只能暂时性解决问题,是对根本性问题的掩盖。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官员应加强引导,促使民众遵循法定程序,依法维权。再次,加强纪律检查机关和监察机关的监督。通过第三方力量的引入,给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