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事务主义”的偏离化主张及其矫治策略/于 雷 钟婉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于 雷 钟婉莹 日期:2021-09-27 15:48:51
还是在于这类干部轻视基层工作,认为不值得为鸡毛蒜皮之事承担创新之风险,更不值得为琐碎小事深挖细究,能表面安抚、避免矛盾升级就算是有所交代了。这种认识危害甚大。
  4.规制就是“大麻烦”。与“事务主义”相对应的是大局观念,对大局意识的强调,要求我们回归到理论层面,从制度上为组织发展构筑框架,确保行为发生的合理性、目标性。解决问题只是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分析与应对的过程才是高效管理的关键。部分基层干部对理论研究的抗拒甚至否定,注定其不相信完善制度的重要性,认为严格规制就是自找麻烦,于是在基层事务处理中更偏好软磨硬泡,抬高“关系”“背景”的重要性,打探不正当程序,缺乏尊重制度和保障权利的意识。
  二、“事务主义”下的治理新困境
  1.情绪危机。基层“事务主义”盛行必然会导致相关领导干部将过多时间置于琐事中,减少对基层工作大局的考虑,最终诱发情绪危机。首先,个人连轴转不停歇,却做不出令上级满意的成绩,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和委屈感受。其次,大小问题连续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有基层人员力量有限,招架不住,在人员规模不能大幅度扩充的情况下,其就会觉得领导者不体谅基层的辛苦,从而导致上下级矛盾加剧。事实上,这并非基层事务真的多到了难以应付的地步,而是部分基层干部“事务主义”思想作祟、应对方向有偏,工作中只盯着眼前琐事,缺乏全局分析和宏观认识,从而导致蛮干、硬干,缺乏深度思考,无法在理论指导下灵活变通地工作。
  2.各自为政。“事务主义”者对具体问题过分关注,总是忙于应对一件又一件的琐事,个人在时间上已经不可能从容应对全部问题,再要拿出部分精力开展交流与协作就更加困难。为了尽快解决眼前问题,基层各部门更容易从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出发,自主设定工作的条条框框以求方便执行,也常常为了快速完成自己手边的工作而草率地拒绝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在“事务主义”者眼中,“自扫门前雪”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兼顾他人工作要求不免耽误自己的工作进程。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加剧了基层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
  3.低效运转。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工作效率对于组织发展至关重要,基层事务处理更强调“快、准、稳”,既要反应迅速,也要应对得当。这要求基层干部把握住问题动态,熟悉处置问题的技能章法,善于抓关键来实现破局。但“事务主义”者却主张一上来就动手,看似边干边总结,实则缺乏分析与思考,一边在蛮干、硬上中不断碰壁,一边埋怨基层工作难做。此时,组织和民众看到的也只是基层干部的任劳任怨,而没有看到其思想和能力的展示。但苦劳终究不能替代功劳,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却不能构筑能干的形象,对基层干部和组织发展而言都非益事。
  4.伤及根本。在“事务主义”观念影响下,部分基层干部确实工作连轴转不停歇,但对于问题的解决效率和效果,却没有加分甚至漏洞百出。基层干部越是着眼于“点”的盲目应对,就越是容易错失“面”的考虑;越是裹挟于琐碎事务中,就越是容易丧失激情热度而变得敷衍。这样基层工作看似兢兢业业,实则表面应付、暂时安抚,对于深藏在制度体系中的关键问题并无触及,容易引致后续更大的运行风险而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