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杨晓曦 郑文杰 日期:2017-03-15 17:16:44
互支撑、相互监督。无论缺乏哪一级的渠道,政策都是不完整的、不可持续的。
  二是依托现有制度自身释放的信号,有效筛选外部力量的监督。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需要随时了解制度执行情况,随时捕捉干部管理制度中出现的细节问题,从而促进干部管理制度自主地、渐进地、连续地变迁。干部管理制度中的执行者,如果不能够及时发现和更正问题,而是寻找各种方法避开问题或者无视问题,虽然短期之内可以使这个制度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但是这些问题仍旧存在。如果把制度本身的问题全程交给外部力量监管,他们可能无法发现制度的内在机制方面的问题,也不明白内部制度的具体主旨和目标,因此会使制度执行过于被动。外部力量应该有计划地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而不是全程监管。例如,在社会管理当中,民主渠道放开之后,参与监督的人多了,但其找出的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需要制度执行者去筛选,这就增加了制度执行的成本。为了防止外部力量破坏制度的完整性,在发生问题时,除了迅速召集能够做出决策的人一起讨论,还要使广大干部对制度有一种最低限度的认可,建立一个团结的诚信体系。这样就保证了制度本身的运转条件,干部队伍的管理才会更为有效。
  三、精细化原则——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手段
  克服制度的模糊性、遗漏性、缺乏实践性等问题,迫切需要在精细化方面改革干部管理制度。“精”是指精湛、精益求精,是精细化的追求结果;“细”是指细节、具体细致,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细化管理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是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理解精细化原则,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解和把握干部管理制度精细化的必要性
  一是目前干部管理呈现粗口径和模糊性。在现有的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和文件中,存在“尽快”“基本”“原则上”等用语。以“尽快”为例来分析,到底多快算快,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管理标准的不明确、不具体造成了管理的模糊性。
  二是管理中效率与规范的内在矛盾性。一方面,党政干部管理需要建立系统的、全面的制度和规定,严格规范管理的各个程序;另一方面,干部队伍为了履行公共管理职能,需要提高效率来处理纷繁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各种问题。当下,中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在高速发展,这就导致干部队伍管理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效率最高的时候,往往是管理最不规范的时候;需要快速地做出决策的问题,就不会严格按照制度走程序,否则就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干部管理制度精细化原则的具体内容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干部管理精细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干部管理制度的精细化问题。干部管理制度的精细化,要求落实到制度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否则就违背了精细化的原则规定。而制度问题概括起来讲,包括三个核心要素: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和制度的考核。
  一是制度的制定——准确、细致。制度精细化,首先要做到的是有制度可依。现有的干部管理制度较为完善、相互补充,具体包括《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法》《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等制度,以及《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干部教育培训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