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从领导与下属双重视角看下属过错问题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傅 敏 陈明龙 日期:2016-12-07 16:22:54
可收拾。因此,怎么担责,成为摆在领导面前、考验领导艺术的考题。于领导而言,对外担责与对内分责是相辅相成的一项工程。对外担责是强化对内分责的前提,只有勇于对外担责,才能拥有对内分责的底气和硬气;对内分责是对外担责的深化,只有严于对内分责,才能将对外担责的效果内化和实化。
  对内分责是一个技术活,领导要防止出现以下两种极端情况:
  一是全面推责,即领导自恃对外担责的功劳,在组织系统内部将所有责任一推而光,而将所有责任全部摊在下属头上。客观地说,下属出现过错,固然与下属自身处理问题欠妥有关,但领导和下属间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关系,也决定了过错的出现与领导的管理和指导不善有着不可推脱的关系。作为领导,把不该推的责任推了,不但会影响下属对过错的态度,干扰下属对责任的认领,更会激发下属对领导的反感。既然领导都是对的,下属都是错的,那么下属出现轻则阳奉阴违、中则“撂挑子”、重则“破罐子破摔”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若此,领导实际上成了“光杆司令”,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是过度担责,即领导为了展现自身敢于担当的形象,把本应由下属分担的责任强行加诸自身。勇于担责是优秀领导的重要品质,但勇于担责不是盲目担责,更不是过度担责。一方面,领导过度担责免除了下属本该分担的责任,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变相剥夺了下属直面过错、反思问题、改进工作和提升能力的机会,对下属的逐步成熟和长远发展构成危害。更为严重的是,领导长期过度担责,会让下属形成思维定式和惯性依赖——既然领导敢担能担,那就让领导去担。结果,整个组织系统弥漫着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消极氛围,不断削弱各司其职的组织动能,不断瓦解着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严重阻碍组织系统结构的优化和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领导过度担责会消解领导角色意识,让领导陷入具体事务旋涡。领导的职责在于指挥方向、谋划全局、协调关系,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件件事必躬亲、每每身体力行。一个人的精力和能量总是有限的,把所有责任都压在自己肩上,必然导致领导工作上疲于奔命、心理上自怨自艾,种了别人的田还得不到别人的好,岂不悲哉。
  因此,对于领导来说,在对外担责的同时,更要合理地对内分责,该是谁的过错就是谁的过错,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该是谁去担责就让谁去担责,既不放松对下属的要求,也要让下属心服口服;既不降低对自己的标准,也不让自己委曲求全。只有让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成为常态,才能保证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升级完善。
  三、认不认:讲求的是下属品质
  面对自身过错,特别是在具有推卸可能的情况下,能否勇于认责,对下属来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能从根本上反映其基本品质。责任是外在赋予的,正所谓在其位就要谋其事,谋其事必须尽其责。认责是内在生发的,正所谓发乎于心而现乎于情,现乎于情而践之于行。外在赋予的责任是刚性的原则,内在生发的认责是柔性的自觉,合则内外贯通,分则表里相背。因此,对于下属来说,以柔济刚的认责较之以柔避刚的推责,从大的方面看,无疑是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训的遵循;从小的方面看,无疑是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品质底线的坚守。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