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9月下期

动态环境中组织柔性力塑造与发展能动性稳固/吕 萍 李元旭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吕 萍 李元旭 日期:2021-10-19 10:58:32
  【摘  要】组织柔性力强调,在未来不可预测之风险到来时,组织应表现出卓越的决策反应力、实现反应力和内部协调力,必须能以动治动、抢抓机遇,必须以高柔性力而与外部环境的高不确定性间形成最优配置。这就需要领导者在管理中实现组织系统的柔性化、行动选择的柔性化和“民众收益”的最大化。
  【关 键 词】领导者;动态环境;组织柔性力;发展能动性
  【作者简介】吕萍(1985— ),女,宿迁学院法政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李元旭(1970— ),男,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热点难点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项目编号:sztsjh2019-4-40)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18-0076-03

 

  动态环境带来了机遇,也隐藏着危机,身处其中的组织由弱小走向强大、实现自我成长成熟的过程,就是预测风险、应对危机、顺应趋势的过程,唯有掌握适应危机、动态共振的诀窍,才可加速发展、处变不惊。这不单是制度层面的完善,更要求组织自身具备及时调整和充分驾驭的能力,知晓“变”与“不变”的界限范围和平衡之道,使自我既不过分刚硬也不随波逐流,而是软硬适度,既有承压、调适的柔性空间,也有坚持、推进的强硬根基。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提前预警与准备,而是以能力内涵的丰富、思维格局的拓展和技能实力的加强来增强信心、转变观念,对外部变化不再谈之色变而是习以为常,并构筑一套“认知—掌握—驾驭”的柔性应对思路。成熟思路之下,方法的多样性自然可以增加组织动态环境的适应性,并摆脱过度准备、过度行为下的过分刚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制度层面过分增强组织刚性反而愈发难以及时调整、适应环境。[1]

  一、组织柔性的本质与作用路径
  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环境中,以Hart、Thompson等为代表的的学者就开始关注组织柔性能力塑造,他们认为这种能力不是体现在对当下问题的处置上,而是一种潜能,即在未来不可预测之风险到来时,组织所表现出的决策反应力、实现反应力和内部协调力。越是潜能卓越者,越是能在动态变化环境中迅速进入稳定状态、维系正常运行,甚至可以借由危机迅速弥补短板、加速成长。[2]因此,理论界往往认为,动态环境中决定组织成败的关键因素并非外部机遇或挑战,而是组织自身所具备的柔性力。这清晰地展示出组织柔性能力涉及的三个层面:一是决策反应力,其强调的是高压、短时间内组织对危机的认识程度、精准把关度和迅速回应度。高效的决策反应力应绝对快且切中要害。二是实现反应力,其强调的是高压、短时间内所形成的决策的推进速度与覆盖面,源自组织高层的决议能否迅速且准确地推广至执行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执行的速度不仅要快,还要理解到位、上下级无缝衔接。三是内部协调力,其强调的是组织在动态环境中能否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各个员工能否精准定位自我的新职责并投入其中,体现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
  想要更清晰地掌握组织柔性能力构筑过程,就需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