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8月下期

转型期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疲态的典型表现及矫治思路/史红斌 徐 鹏 史德新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史红斌 徐 鹏 史德新 日期:2021-09-27 16:24:09
  【摘  要】转型期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疲态主要表现为单位或自身身份转变带来的失业之忧、能力不足带来的发展之忧、结构优化带来的竞争之忧、权责一致带来的思想之忧。究其产生根源,主要是失业风险与收入波动的影响、市场意识与创新思维的不足、能力适应与氛围转换的脱节。矫治转型期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疲态,要坚持公平正义、优化奖惩机制,畅通发展路径、强化保障措施,加强学习培训、提升工作效率,做好思政工作、注重人文关怀。
  【关 键 词】事业单位;转型期;员工;工作疲态;奖惩;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史红斌(1981— ),男,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应急管理;徐鹏(1991— ),男,绥化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德新(1976— ),男,通信作者,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基层工作疲态的典型表现、根源与治本之策”(项目编号:ZTZX-2021-1)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16-0075-03

 

  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要求,事业单位转型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事业单位转型意味着治理结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将发生巨大变化,这不可避免地给习惯于原来体制机制的员工带来一定的压力,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疲态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一、转型期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疲态的典型表现
  (一)身份转变带来的失业之忧
  事业单位体制由“铁饭碗”向聘用制的转变,不可避免地给单位员工带来了一定的失业压力。[1]在转型前,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具有非常稳定的工作岗位以及收入,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基本不用考虑失业问题,在待遇上“旱涝保收”,在精神上“面子十足”。在转型后,单位与员工的聘用关系使得员工的“铁饭碗”被打破,一旦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聘用合同到期后,就可能面临着被辞退或转岗的风险。同时,转型前,事业单位员工具有较稳定的福利收入;转型后,单位员工的福利待遇则随着单位的盈利情况而波动,这直接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能力不足带来的发展之忧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导入及发展,事业单位变得不再是稳定的“铁板一块”[2],这给单位员工的能力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一方面,事业单位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想要实现这一改革目标,就需要提升员工的能力素养,但对于习惯了安逸稳定工作状态的员工而言,其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从心理上较为抵触接受新鲜事物。另一方面,面对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单位员工既有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不能适应转型后的岗位要求,与先进的工作理念、方式相脱节,在工作上担不起来、顶不上去,甚至有可能耽误工作。这将迫使员工加强学习、掌握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给员工带来了烦恼和负担。
  (三)结构优化带来的竞争之忧
  事业单位转型以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