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9月下期

村干部公务员化的生成逻辑与制度设计/王丽敏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丽敏 日期:2020-11-03 09:38:01
  【摘  要】村干部队伍构成与乡村善治的要求严重不匹配,村干部成长空间的有限性和自主权的缺失导致其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和监督执纪的软弱对村干部规约处置乏力等已成为现代乡村有效治理的瓶颈。村干部公务员化能有效聚集储备高素质村干部人才,有助于重塑现代乡村治理结构。村干部公务员化的具体运作是:借鉴国家公务员的选聘管理机制聚集储备人才;赋权释能,激发村干部内生力;强化制度规约,形成“监督联盟”。
  【关 键 词】乡村治理;村干部;公务员化
  【作者简介】王丽敏(1980— ),女,新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乡村治理、农村社会学。
  【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实验区’和‘试点县’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与基本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21ZZJH-293);2019年新乡市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乡村治理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建构”(课题编号:B19061);新乡学院创新基金项目“农地规模化背景下农民转移就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SA01)

  【中图分类号】C936;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18-0113-04

 

  乡村治理的三个基本要素,即谁治理(治理主体)、如何治理(治理体制)、治理得怎样(治理效果)。村干部作为村级治理的核心,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对治理效果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聚集储备一批德才兼备且有志于现代乡村建设的知识型干部,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村干部公务员化为完成此任务提供了可能,即参照国家管理公务员相关程序和规章制度,实事求是地加以灵活改造运用到村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的一种做法。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和农村调研情况,分析了村干部公务员化的生成逻辑,结合其他省区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可能性的制度设计。

  一、村干部公务员化的生成逻辑
  村干部队伍构成与乡村善治的要求严重不匹配。走乡村善治之路,需要先进的乡村治理理念,公共服务的技术化运用和日趋显著的市场化治理方式,也必然会伴随大量的社会资源下沉、大额涉农资金的年度预算和使用管理等。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老百姓原来的共同体在解体,老百姓对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政府投资也越来越多,这些新任务和新情况更需要具备多种技能、执行力强等优势的知识型干部。就目前而言,村干部普遍老龄化和知识结构低层次化的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治理工作的开展。虽说近些年国家为实现村干部年轻化和知识化出台了不少政策,但由于薪酬低、成长预期低、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差等因素,农村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笔者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受自身能力和水平所限,有心而无力带领村民谋发展,甚至有些村干部带有“撞钟”思想应付日常工作。所以,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善治,亟须改变村干部的队伍构成。
  村干部成长空间的有限性和自主权的缺失导致其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目前,村干部主要有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支部组织委员、村委委员(兼妇联主任)、监委会主任等。他们届满需要重新选举,几乎没有职业发展预期。虽说村支书可以连任,但是村支书这一职位是绝大多数村干部成长的“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