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6月下期

追随力的历史诠释:《资治通鉴》的启示/江 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江 文 日期:2020-07-20 10:17:05
  
  【摘  要】追随力是当代领导学前沿的研究课题,但中西方学者对追随力的诠释仍未摆脱领导力理论的窠臼。分析《资治通鉴》可以发现,优秀追随者有两个显著区别于领导者的特质:低权力动机和高横向影响力。追随者的建言行为重在言简意赅、迂回求进。此外,需要关注两种负面的追随行为:功利型追随行为和不倒翁型追随行为。追随风格重在表里一致,同时需要重视追随者向领导者的转化过程。
  【关 键 词】领导者;追随者;《资治通鉴》;追随力;追随行为
  【作者简介】江文(1987— ),男,北京市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干部人事制度与领导科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17CKS009);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改革开放40年干部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KDC010)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12-0041-0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追随力日益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追随力的本质就是追随者立足于自身特质,在与领导者和情境能动交互中释放的行为能量与价值。追随力理论转换了当代领导科学的研究视角,凸显了追随者在领导活动中的能动地位。然而,近些年关于追随力的研究进展十分有限,许多理论观点颇有争议,特别是对中国情境下追随者的特质、行为及其与领导者的互动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君臣关系的探讨已经绵延数千年,涌现了许多有关追随力的经典论述,诸如“君臣之道,恩义为报”“从道不从君”“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观点深入人心,为当代追随力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资治通鉴》是提升领导力的必读之书。其作者司马光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四朝君主,对君臣关系的理解极其深刻。在追随力研究遭遇瓶颈的今天,以中国历史的君臣之道诠释追随力,对西方的追随力理论在中国情境中加以改进,无疑是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本文试图在总结追随力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资治通鉴》中记载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拓展追随力理论研究,指导实践应用。
  一、现有追随力理论研究述评
  与领导力研究类似,现有的追随力研究主要从追随者的特质、追随者的行动、人际互助三种视角展开。
  (一)追随者的特质
  西方领导学界对追随者的特质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特质包括勇敢、诚实、正直、主动、合作精神等。西方理论视角下比较强调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平等地位,特别强调追随者的独立人格和积极主动精神。有学者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的文化特点,构建了中国情境下追随者的特质:努力学习、忠诚奉献、权威维护、领会意图、有效沟通、积极执行。这也成为中国领导学界对追随者特质的代表性研究。总的来看,当前对追随者特质的理论研究较为分散,既包括了人格心理学上的特质(热情、主动),又涵盖了行为上的特质(服从、务实),这些特质没有清晰地体现追随者与领导者的区别,在复杂的情境下也缺乏说服力。
  (二)追随者的行为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