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3月下期

网络问政回应时效的影响研究——来自“零距离问政”平台的证据/蒲艳萍 胡 倩 王 凤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蒲艳萍 胡 倩 王 凤 日期:2020-04-27 16:17:31
  【摘  要】问政方式的演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驾齐驱,随着技术的完善和公众意识的觉醒,供公众参与问政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样。借助广西梧州市“零距离问政”平台,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运用政治系统理论,通过分析2019年上半年书记和市长的留言信息,使用逻辑回归模型,探讨影响网络问政回应时效的因素。研究发现:“条块关系”下的市级单位的网络发言人是网民诉求回复的中坚力量,且网络发言人与回应时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留言类型主要集中在投诉和诉求两类,且建议、咨询和诉求三类留言对回应时效有显著影响;留言反馈要素对回应时效有正向影响。从网民视角看,网民在选择留言对象时更偏好于向书记留言,且网民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下会牢牢抓住表达诉求的“机会窗口”。
  【关 键 词】网络问政;回应时效;政府回应;“零距离问政”平台
  【作者简介】蒲艳萍(1965— ),女,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金融;胡倩(1993— ),女,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回应和政府信任;王凤(1995— ),女,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回应。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自主科研项目“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共政策供给模式与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GGXY02)

  【中图分类号】C936;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06-0043-04

 

  网络问政既是政府问计于民,又是网民问政于事,网络问政的核心部分是“问政”一词,网络是问政的主要路径和技术手段,网络发“问”的核心是“政”。回应时效则是指政府对网民留言回应的反应时间和回应期限,回应期限与地域、问题复杂程度等因素息息相关,因而,各地回应期限并不完全一致。

  当前,网络问政回应效果虽有所提高,但总体状况并不理想,各地区网络问政回应效果参差不齐。现有文献网络问政的实证研究多集中在对回应性问题的探讨上,对回应时效和回应质量探究的文献付之阙如。然而,在网络问政回应中,回应性是一个“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换句话说,回应性是网络问政中最基本的问题,回应时效是回应性的深入与升级。韩冬临和吴亚博使用《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的数据库,实证分析发现,舆论特征和政府特征会影响网络问政回应的概率和效率。[1]以“问政泸州”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话题类型、公众反馈意愿、公众情绪等因素对公众参与问政的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2]对网络问政回应性的研究为其他学者尝试研究网络问政回应时效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经验,文宏和黄之从行政系统内外部要素出发,选取170个网络反腐案例,通过数据收集、编码与实证,发现涉案官员级别、涉案官员职位、网络平台类型均会影响网络反腐的回应时效[3],但其研究只重点考察网络反腐案例,且对回应时效这一被解释变量采取一分为二的划分,并未对回应时效的差异进行更深入的探讨。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规范与要求,以及学者们对留言板型的网络问政研究的深入,以“问”为开端,有“问”而无“答”的“鸵鸟模式”,或是有“问”而被动“答”的“杜鹃模式”已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