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3月下期

网络问政回应时效的影响研究——来自“零距离问政”平台的证据/蒲艳萍 胡 倩 王 凤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蒲艳萍 胡 倩 王 凤 日期:2020-04-27 16:17:31
渐渐淡出公众视野,向理想型有“问”即有“答”的“鸳鸯模式”转型。因此,对网络问政回应的研究也应从回应性问题的探讨转移到对回应时效或回应质量问题的深入,影响网络问政回应性的因素是否也会影响回应时效还有待进一步考察与实证。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框架
  政治系统论是由伊斯顿在20世纪50年代将一般系统论原理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之后逐步发展而成的。政治系统理论认为,任何一种社会的政治现象都可以当作一种系统现象,“系统边界”“子系统”“系统输入能转换为输出”共同构成了政治系统的三要件,“反馈”在“输入”与“输出”之间起调节、平衡的作用。在网络问政系统中网民向政府“输入”自己的需求与愿望,政府依据网民的要求和诉求“输出”相应的决策和行为,“反馈”则调节“输入”与“输出”两端的平衡。回应时效是网民与政府之间基于利益博弈后而相互妥协的产物,依据政治系统理论,网络问政包括回应主体(政府)、回应对象(网民)、回应平台、回应客体和回应反馈五个要素。在“零距离问政”平台中,与回应主体相关的要素包括邮箱类型和网络发言人两个要素,与回应客体相关的要素包括留言类型。网络问政过程如图1所示。
  (二)研究假设
  1.回应时效与留言类型
  网络问政围绕特定议题而展开的特征使其有别于一般的意见表达,网民留言时会依据自己留言的目的而选择与平台设定相符的留言类型,一般而言,网民留言的目的主要包括:维护个人利益或集体利益、寻求真相,解答疑惑、批判现象,揭露事实、表达喜恶,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政府对网民的回应存在“选择性”,也就意味着同一问政平台且同一时间段的留言是会存在回应的差异性,一般而言,当网民诉求易引发社会关注、具有较强冲击性且易产生共鸣,或暗藏群体性事件或集体行动的潜在风险时,政府会更积极地予以回应,缩短回应期限。对“问政泸州”平台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网络问政回应会受到网民留言类型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不同的留言类型对回应时效存在差异性。
  2.回应时效与邮箱类型
  网络问政平台的搭建为网民,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了低成本、方便快捷的诉求表达渠道与机会,留言对象的选择是问政程序的第一步,网民在选择留言对象时更偏好于向书记或省级政府留言,不同的邮箱类型是否会对回应时效产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邮箱类型与回应时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3.回应时效与网络发言人
  在网络问政过程中,强调有“问”即有“答”,政府回应的动力并非来源于政府与社会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而是上级监督和社会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自下而上的社会压力相比自上而下的上级监督对政府回应的影响更为复杂,回应性作为政府锦标赛制考核的内容之一,无疑是给紧绷的政府再添一剂猛药,政府如果能够明确职责范围,感受到来自上级的压力,将有助于加快政府回应,提高回应时效。研究表明,在“条块关系”视野下,相较于各县市区,网民各类问政诉求更容易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回应。网络发言人是指回复网民留言的具体单位,包括&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