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下期
“政策打架”现象的机理与消解对策/李 瑜 毕晓光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瑜 毕晓光
日期:2019-11-06 09:23:29
【摘 要】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不乏“政策打架”现象,这主要在于公共政策的系统性、自利性和多层面性等特征容易导致宏观统筹流于表面。要进一步破除“政策打架”现象,就需要充分认识到消除自利倾向是关键、措施方案能落地是基础、消除多环节隐患是核心、多层面统一协调是难点。具体而言,应统一根本诉求,以初心深化认知;立足实情科学创新,以具体实现善管;理顺政策内部环节,以善管保障宽松;多手段协调矛盾冲突,以实效落实服务。
【关 键 词】“放管服”;“政策打架”;公共政策;政府;自利倾向;协调
【作者简介】李瑜(1994— ),女,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毕晓光(1960— ),男,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22-0019-03
政府管理是系统且动态的过程,不仅涉及多层面力量的协调融合,也关注多领域问题的全面解决,而在当下“科层—职能”的运行模式下,管理行为必须被进行“条”“块”分割:以“科层”为“条”自上而下统一管理,以“职能”为“块”立足具体领域分而治之[1],在纵横交错间,也就不可避免导致各级政策、各类政策间的重叠与冲突,“政策打架”现象也就难以避免。 一、当下“放管服”之策为何难以消解“政策打架”
(一)公共政策兼具系统性与多环节性,宏观统筹容易表面化
“政策打架”表面上看是各层级、各部门、各地区间制度内容的不相融、不协调,以致执行过程中难以兼顾,存在“顾头不顾尾”的情况。这就容易引致治理措施的表面化,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些政策相重叠就消除重叠之处,哪些内容相矛盾就调整矛盾之点,“放管服”所倡导的规律引导、政府协助的理念就容易简化为表面、肤浅的应付措施。事实上,公共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必须经历多重环节,不仅涉及导向定位、信息甄别、方案规划等事前准备过程,还包含中期目标制定、实验、纠正与完善等一系列具体步骤,直至最终的执行、评估。这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完整体系,任一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引致政策内容的不科学、不完善,以至于与其他政策相冲突、矛盾。这也意味着“放管服”必须深入政策制定实施的各个环节,否则,就会因为涉及面窄、涉入度浅而难以发挥实效。
(二)自利特性不免导致政策设计局限化,“放”之理念容易被简单化理解
为避免由上层指挥过于宏观笼统而导致的政策不明、措施不力问题,政府极力倡导简政放权以给予执行层更大的自主决策空间,确保现实情况与政策措施间的精准匹配,即以“放”促“活”。但现实工作中,并非所有部门都能始终秉持服务人民的初心不动摇,在物质利益和不良言论的诱导下,部分组织难免以“自利经济人”的逻辑行事。[1]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政策措施服务对象的错位,即绝对优先满足部门利益,而后才顾及与其他部门的行为协调。在简政放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