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2月中期

网络时代政府治理面临的难点及破困之策/王秋菊 孙立樵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秋菊 孙立樵 日期:2015-05-02 16:49:41
  中国政府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从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转变。政府治理是指政府作为治理主体,为实现公共利益与社会各方合理分享公共权力,共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目前,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政府治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政府治理陷入了新的困境。如何破解这些困境,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任务。
  一、网络时代政府治理面临的困境
  网络时代信息的开放程度前所未有,公民意识不断提升,政府面临的社会问题日趋复杂,新技术的使用在为政府治理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治理环境的变化对政府治理带来的挑战。
  (一)数字鸿沟现象的存在,导致治理主体的参与机会不平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各个治理主体平等参与社会事务治理提供了新的平台,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网络渠道参与到治理过程之中。但在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参与社会事务治理的情况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公民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各个治理主体完全平等地参与其中很难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农村与城市的互联网普及率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就意味着有相当大一部分群体没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同时,经济落后地区的公民大多文化程度较低,较少接触网络等信息技术,也不具备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与的能力,更没有机会利用便捷的网络技术进行政治参与,网络上表达的只是能接触到网络的群体的利益诉求。此外,政府网站建设方面也存在数字鸿沟现象。根据2014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政府网站建设领先的地区多集中在东部,而中西部省份则相对薄弱。数字鸿沟现象的存在造成人们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平等,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在获取信息和网络参与等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导致公民参与治理的机会不均等。
  (二)网络参与存在非理性成分,影响政府治理的协商过程
  政府治理的过程建立在理性协商和对话式交流的基础上,要求各个治理主体就公共事务问题进行协商讨论时,能够平等阐述各自的理由,也能够理性接受不同的观点,并就不同观点进行平等的讨论和辩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所有公民通过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参与社会事务的治理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另一方面,网络也会导致一些非理性的参与,从而影响政府治理的协商过程。首先,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使普通网民很难分辨其中的真伪,甚至失去信息筛选的能力。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公民在网络参与中可能失去理性的判断,甚至对现实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网络中的无序参与呈现蔓延的趋势,公民更是无法正常地参与到治理过程的协商之中。其次,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公众在网络参与过程中可以采取匿名方式,在网络上无所顾忌地发表言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影响政府声誉的虚假信息。而网民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等因素,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信息经过大规模的转发,加之言辞偏激的评论,就可能引起声势浩大的非理性参与热潮,甚至出现网络暴政。这势必危害社会安定,造成公众对政府的误解和不信任,影响其在政府治理过程中进行理性、审慎的思考和协商。
  (三)网络可能引发群体极化,不利于治理主体达成共识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中存在的倾向性意见经过讨论之后得到加强,进而走向极端,使保守的更加保守,冒险的更加冒险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