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4期

切实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领导/马福运 张琪晗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马福运 张琪晗 日期:2025-10-15 09:33:38
适应的内容,使社会生产力摆脱各种束缚而不断获得解放和更大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还面临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都需要通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解决。比如,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必须着眼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钥匙,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下更大功夫。再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更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旧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弊端,大力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做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作为一种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具有诸多新优势的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集中表现为通过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从而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和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在核心理念、核心技术、核心材料、核心装备等方面具有质的提升和飞跃,是科技、人才、创新三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路径。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必需的新动能、新路径、新赛道,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二)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和解放社会活力
  社会活力作为社会发展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表现为推动社会发展主体精神状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要素的开放性和活跃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否相适应的重要表征。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全面深化改革是破除社会活力堵点、激活社会发展潜能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活力支撑。“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1]164从打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到突破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到冲破姓“公”姓“私”的思想疑惑,再到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打破了思维定式、破除了思想束缚、形成了新的共识,极大地释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坚持在体制机制创新中打破制度固化的藩篱,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活力保障。“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1]226无论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还是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抑或是健全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充分释放社会的文化活力,都有效打破了阻滞改革的制度藩篱,为中国式现代化释放了更大更强的发展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要求,到党的二十大提出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再到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激发和增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