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0月下期

组织政策落实效果衰减的根源与提升策略——以容错机制“落地难”为例/于 雷 钟婉莹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于 雷 钟婉莹 日期:2021-11-18 08:44:28
必须在关键时期顶得住、扛得起,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有效工作所创造的效率将远高于拼资源下的简单增长。但部分领导干部对容错机制所强调的错误边界的偏差性解读,反而使创新者不敢碰触核心要害而频频打擦边球。在别人另辟蹊径时,其以拼时间来表现敬业;在别人试错创新时,其又以增资扩建来展示决心。其以个人精力与体力的巨大耗费避免了被上级指责不尽职,保护了自我职业的安全,但从整体实效来看,这是一种新型不作为,导致容错机制反而成为投机取巧行为的间接指引。
  4.誓而无行。念歪容错经而导致具体措施难以落实的行为,多表现为下属主动避让“错”而蛮干与苦干。究其根本,并非部分领导干部不能领会上级精神,而是底气不足、私欲过重,不愿意承担创新风险。这也就必然导致工作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容错机制下创新实践、试错突破的精神不断被提及,领导干部的表态也很坚决,但越是不断提醒需要被包容的错误,越是导致胆小者处处设防、主动避让,其越是会多实施与错误相反的行为以降低被专门评估和考量的概率,呈现出精神上积极向上、行为上却封闭保守的矛盾现象。
  二、容错机制落实效果衰减的根源
  1.保护对象颠倒。容错机制未能使领导干部感受到真切的保护,一个首要原因就在于政策解读者在上而不在下,当出现需要制度裁定的特殊情况时,创新实干者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发声并充分举证,首要裁定权为上级所掌握,其将基于客观性而主要参考过往流程与真实效果进行评判。但从容错本意出发,上级理应先了解下属的初衷本意、资源准备和经验参考,立足事务之新、之难、之特别,再检测过程、评估效果。如此,既保证了实施者对整个实践过程的主导性,亦明确了上级评估的重点所在:不是对过程与结果的再考量,而是对主导者立场、追求与态度的把关。一旦上级纠结于试错结果本身的责任认定与承担,而非实践者精气神的维护,就容易因害怕担责而向下甩锅,不仅不可能容错,反而会追究到底、撇清关系。
  2.上位支撑不足。容错机制内容的完善与清晰只是提升政策效能的一个方面,措施落实到人的另一个影响因素还在于推行者的决心与态度,上级唯有首先领会到位、充分认可,才可有务实、正确的解读,也才可灵活运用、凸显实质。从容错机制的本意来看,其本身就要求上级在面对下属的错误、失误时能主动转换立场,从下属角度出发,多体谅、多帮扶。这也就必然涉及资源的再投入和责任的共担当问题,尤其是上级需要主动率先担责,使创新试错者体会到容错机制的宽容试错精神。唯有不计个人得失者,才可能真正以集体为先、以发展为责,甘于做垫脚石而助力他人,一旦上级始终纠结“我给别人担责了,谁来为我负责、谁来保护我”,就必然难以真正向下属展示保护情怀,更不可能采取灵活务实的保障措施,从而直接导致容错机制陷入空转。
  3.“地方粮票”泛滥。容错的过程与结果不免涉及对惩戒制度相关内容的调适,这并非单一部门或层级所能决定的,要求上下级间充分沟通与协商,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当彼此对错误的性质和认定较为一致时,容错机制可得到很好的执行;一旦部门间、层级间产生不同看法,自然容易产生分歧而加剧上级包容错误的难度。现实工作中,就不乏不同部门对同一问题的区别对待,尤其是上下级之间往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