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8月下期

乡村场域中技术赋权的 “双刃剑”效应与优化治理/王利平 黄 鹂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利平 黄 鹂 日期:2021-09-27 16:14:24
。大部分公共政策由中央政府制定、地方政府执行,但地方政府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在很多情况下造成了执行偏差,中央政府的治理理念被扭曲,这也是基层政府得不到民众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科层制的行政体系内,政府级别越低,掌握的资源和权力越少,对公共舆论的反制力越弱,其与网络舆情相叠加,使得基层政府与乡村社会的关系更加失衡。
  四、技术赋权视域下乡村政治生态的平衡与重构
  技术赋能的“双刃剑”效应改变了乡村社会传统治理秩序,也对公共能量场的重塑提出了挑战与要求。结合数字化时代的特点以及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基本理念,可以从理念、制度和技术三重维度出发,实现乡村政治生态的动态平衡。
  (一)治理理念维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技术嵌入乡村治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乡村社会状况,也拓展了乡村治理的范围与内涵。技术赋权增强了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这从客观上来说是政治权力的一种转移。乡村治理的治理理念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广大村民的利益,这是乡村治理的根本所在。第一,及时转变执政理念,坚持人民导向。基层政府及基层干部要坚决抵制特权思想,抛弃高高在上的心态,将工作重点放在倾听人民群众诉求、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上,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村民对基层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自身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实现网络虚拟空间与基层政府治理实践之间的深度耦合。第二,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基层干部的责任就是让乡村社会成员满意,在技术赋能视角下,面对村民的网络舆论,也要以网络技术来应对。比如,针对村民对政府工作的网络评论给予积极回应。但基层干部要注意以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进行表达,拉近基层政府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提升双方之间的对话质量。第三,树立人工智能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治理理念。人工智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技术赋权与人工智能具有密切联系,基层政府也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进行乡村治理。这就需要上级政府加强对基层政府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为数字化乡村治理提供物质保障。
  (二)治理制度维度——强化制度机制设计,充分保障村民权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地位与重要作用,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离不开有效制度的设计。乡村治理与乡村政治同样需要规范化制度设计,以保障多元主体有序博弈。第一,构建话语权救济机制。村民虽然通过技术获取了话语权,但话语权的有效行使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地方政府有意打压,那村民话语权的行使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为保障村民利益诉求的充分表达,减少村民因话语权行使受限而把负面情绪转化为网络谣言,政府应以法律形式确定村民话语权救济制度,给予村民充分的自由与尊重。第二,完善网络舆论监管机制。对网络上的反动言论进行大力清除,对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观点、言论进行追踪,对相关人员进行惩治。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加大资本与人才投入,加强网络筛选与实时监管,特别是对所谓的“网络名人”“当红主播”进行审查,建立常态化的网络舆论监管机制。同时,对那些制谣、传谣的人员予以法律制裁,在乡村社会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政治生态氛围。第三,强化乡村公共决策话语支持机制。其一,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