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6月下期

治理网络“低级红”“高级黑” 现象的路径分析/管前程 罗俊梅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管前程 罗俊梅 日期:2021-07-28 17:02:20
的交互作用,消解了网民的舆情辨别能力,提升了网民有效识别“低级红”“高级黑”现象的难度。
  (二)社会矛盾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
  新时代面对各种新问题新矛盾,网民群体的各类消极社会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低级红”“高级黑”现象的产生。一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负担和食品、安全、婚恋等问题的增多,现代人们的生活、学业和工作压力与日俱增,部分青年网民由此产生焦虑急躁心理,促使其想借助网络社交媒体得到缓解和释放。二是权力寻租、分配不公等社会现实问题,以及部分领导干部的不作为、商人的为富不仁等社会乱象,引发部分网民的强烈不满,偏激怨恨情绪和极端报复心理不断滋生,使得社会矛盾与冲突不断加剧,继而出现网民借助网络社交平台蓄意发表非理性评论、传播虚假信息、有意制造“低级红”“高级黑”现象等不良行为。三是我国各地区不充分和不平衡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对公众社会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当部分网民因社会利益、制度体系、资源分配差异等问题产生一定的失落感、挫败感和不满情绪时,就会借助网络社交媒体以“低级红”“高级黑”的形式宣泄负面情绪和压力。
  (三)求真务实与守正创新能力不足
  始终秉持求真务实和守正创新理念是网络社交媒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首要条件。部分网络社交媒体的求真务实与守正创新能力不足,为网络“低级红”“高级黑”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一方面,部分网络媒体工作者“四力”本领不强。一是缺乏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为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网络社交媒体工作者在没有调查清楚新闻事件的真相前就擅自发布信息。二是正面报道尺度欠精准。例如,某地方媒体大肆宣传某公务员在家人生病甚至在亲人去世时也依然坚持加班工作,这种过犹不及的报道容易形成“低级红”“高级黑”现象。三是对于特定群体或事件的同质化与标签化宣传。例如,运用“中国大妈”“富二代”“白富美”等标签化的叙事逻辑,将当事人的身份冲突予以夸张和升级,助推了网络“低级红”“高级黑”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网络社交媒体的逐利性与“眼球效应”凸显。部分网络社交媒体为谋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社会责任,在新闻报道方面弄虚作假、歪曲解读、误导受众。例如,个别网络社交媒体炒作、歪曲事实,改变语境,曲解或加工相关新闻报道、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故意制作混淆视听的“吸睛标题”等,这些都成为引发“低级红”“高级黑”的导火索。
  (四)网络信息“把关人”的缺位
  网络社交媒体信息“把关人”的缺位是产生网络“低级红”“高级黑”现象的重要外部原因。一是网络信息监管审核不到位,消解了“把关人”的作用。首先是网络社交媒体自身的监管力度不够,如对新闻信息发布和审核环节的把关不够等。其次是网络社交媒体在虚假信息甄别、网民社会心理把控等方面监管不到位。再次是相关管理部门或机构没有提前做好网络负面舆情的应急预案管理和日常舆情监测工作。二是网络舆论环境复杂多变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