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6月下期

治理网络“低级红”“高级黑” 现象的路径分析/管前程 罗俊梅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管前程 罗俊梅 日期:2021-07-28 17:02:20
社交媒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一是反向论证、坏事好评。由于言论举例不当,缺乏论证能力,导致论证由正面走向负面、夸赞变成贬低、“红”变成“黑”。例如,对一件本是会产生负面影响的坏事,却有“好心网友”故意“变坏为好”,力图扭转事实真相,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利用文字信息的编辑、处理和加工,将黑的说成白的,从而引发社会不满,在由反转正中将“低级红”演变为“高级黑”。
  二是过度渲染、推向极端。部分网民人为地拔高某人某事,将“好人”过度渲染为“高大全”,让受众感觉“假大空”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过度热情地唱赞歌、表忠心,有意愚弄或误导受众。甚至部分网民为了“刷存在感”,蓄意将某种行为或观念推向极端。例如,曾被报道的“手抄党章”活动。抄党章的目的是为了重温初心,但如果“变成一种精致的形式主义,甚至出现‘新婚之夜抄党章’的宣传,就会严重抹黑这种庄严的‘政治表达’”[3]。
  三是自我美颜、虚构模范。我国网络社交媒体中也会出现被描述得完美无瑕,甚至被刻画得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人情味的虚构的“模范人物”。例如,本想传播和塑造“条件如此艰苦,我们却仍然坚持救灾”的正面形象,却因将条件描述得过于艰苦而被网友质疑“为何现代化的救灾保障如此之差”。诸如此类的“低级红”“高级黑”表面上看是自我美颜和模范塑造,实则是自嘲自黑的典型表现。
  四是歪曲事实、削足适履。这是由于部分网民缺乏网络媒介素养和网络舆情意识,以及部分网络社交媒体工作者缺乏新闻写作经验和新闻素养所导致的。部分网民或网络社交媒体工作者为迎合网络舆论的大众口味,或不经思考地随意将多种新闻信息东拼西凑在一起,无中生有,制造虚假信息,任意解读或歪曲事实真相;或以反常识、反人情的逆向思维分析、思考和判断某一新闻事件。譬如2018年11月的“苏州马拉松‘递国旗’事件”,就在以教科书级别的方式“黑”国旗。
  二、网络“低级红”“高级黑”现象的成因解析
  (一)部分网民网络媒介素养缺失
  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媒体在2010年成为引领公共网络空间潮流的主导力量,随着“意见领袖”由“去中心化”发展为“再中心化”的变迁,当事人、“意见领袖”以及众多“粉丝”成为网络的“社会行动者”,但部分网民的网络媒介素养未跟上时代步伐,致使网络“低级红”“高级黑”现象迅速蔓延。一方面,网络社交媒体中的“高级黑”经常采用讽喻或讽谏的语言修辞手法传播某一新闻热点事件,既引发了网民的舆论关注,扩大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面与信息流,又在一定程度上诱导网民逆向思维和反向解读,弱化了网民的视听判断和理性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当某一热点事件首先通过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给网民,经网民评论、宣传、加工后以网络舆论的形式出现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低级红”“高级黑”的相关言论,就会以网络舆论的形式反馈给网民。由于网络社交媒体用户的匿名性、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裂变性和片段性、网络舆论的难控制性以及非理性化倾向明显等诸多特点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