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6月下期

超越堕距:乡村振兴中的农家书屋政策优化研究/陈 建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陈 建 日期:2021-07-28 17:00:38
诉求,过度强调开发农村出版市场、追求项目建设政绩,会导致农家书屋偏离农民需求,损害该政策的原初公共价值,也会阻碍乡村振兴中的政策创新与优化。从历时性角度看,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就容易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与路径依赖性,因此,农家书屋政策变迁也难以摆脱路径依赖的消极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曾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图书室建设与送书下乡运动,并与计划经济相适应探索形成了高度集权、严格管控的文化生产配给制与文化事业单位体制。当前,我国的文化体制正处于深化改革过程中,但旧的体制烙印使得农家书屋政策具有明显的行政权力主导、行政任务运行的特点;而政府能力、资源的有限性又导致农家书屋建设的粗放化与运作的粗线条,甚至建成后难以持续运行,不能及时有效地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从而产生政策堕距。
  (二)乡村振兴中农家书屋政策堕距的主要体现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原则。农家书屋政策不仅应通过传播知识技能、宣扬文明风气,在乡村文化振兴与文明乡风建设中发挥文化阵地作用,还应该通过以文化育、以知育人增强农民主体意识与能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动力。然而,对标乡村振兴的复合功能要求、多样实践需求,农家书屋政策在制定、实施过程中都暴露了政策堕距问题,政策发展滞后于乡村振兴进程,甚至陷入政策低效、失灵的困境。
  1.复合功能要求下的政策制定简单化
  从产品性质看,农家书屋是带有文化服务属性的准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其政策结果不仅表现为显性的书刊制品,还可以通过作用于农民主体,延伸到乡村振兴各领域。同时,在乡村振兴催生的发展机遇中,农民会产生更多的知识、信息及技能需求,进而要求政府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因此,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阵地,通过提供书刊借阅、信息查询、文化交流等服务充分发挥传播先进文化、宣扬文明乡风、提供农科知识、助力科学致富等作用,为促进乡村振兴开辟文化阵地。
  然而,与乡村振兴的复合功能要求相比,农家书屋在政策制定上却存在明显的堕距。在制定理念上,农家书屋政策是典型的国家项目,蕴含化简逻辑。在政府视角下,农家书屋政策除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外,还要通过整齐划一的文化项目实现对农村文化秩序的调整与重构。这种秩序调整的实质是以标准化、格式化的政策行为重塑转型期复杂变动的农村文化生态,是政府化简逻辑的政策体现,但容易导致政策偏离乡村实践与农民需求。在制定模式上,农家书屋政策具有“关门”决策色彩。农家书屋政策议程与决策过程基本内化为出版行政系统内的自我运作,缺少必要且充分的农民需求采集与过程参与。例如,新闻出版总署每年都要求下级出版行政部门及相关出版单位向上推荐农家书屋出版物,再由新闻出版总署评审确定最终的重点出版物目录,并向下印发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出版行政部门与出版单位几乎取代了农民的图书需求表达主体地位,农民的文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屏蔽在决策系统之外。“关门”决策可以节省行政成本,但容易导致农家书屋难以有效对接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这种政策功能要求与政策制定之间的差距是政策堕距的主要体现之一。
  2.多样实践需求中的政策实施同质化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