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5月下期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预防机制建构路径/夏露露 罗家为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夏露露 罗家为 日期:2021-06-25 16:29:27
到冲击,理想信念开始丧失,得了“软骨病”。二是党的全面领导有所松懈。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但在一段时期内,个别基层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不讲政治的现象,妄议中央、选择性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观念不强。三是政治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政治敏感度低,无法准确区分政治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不清醒,在政治问题上旗帜不鲜明。四是政治生态不清明。一段时期内,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党建工作不严不实的影响,基层党组织中出现了一些官商勾结、贪污腐化等不讲政治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二)经济利益驱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快车道,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务工所得逐渐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严重的外流现象。在城市,随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量单位之外的“社会人”也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劳动和技术获取较高的收入。这些都给传统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受西方拜金享乐思想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开始动摇,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弱化,讲待遇多、讲奉献少,甚至出现一些党员干部不惜铤而走险、成为“蝇贪”的情况,严重损害了基层党组织的形象和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工作人员承担着大量琐碎的行政性事务,但所得收入仅为误工补贴,待遇上和编制内人员相差巨大,导致在一些资源匮乏、经济落后的地区,大量的优秀党员干部外出务工,基层组织班子虚空甚至出现支部书记空缺的情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现基层党组织与其他社会主体的利益联结点,以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获取认同成为一项重大挑战[3]。
  (三)社会转型影响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转型,由总体性社会逐渐走向分化性社会,“新型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利益格局、社会阶层以及社会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4]。单位制解体后,原来党的组织体系也出现了分化和解体,一些党员找不到组织,甚至一些党员几十年没有参与组织生活,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亟待重构。不仅如此,社会的转型也对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以及基层社会共同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各种思想相互交织,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甚嚣尘上,一些“低级红,高级黑”的言论不绝于耳,加大了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困难;互联网逐渐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战场,进一步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社会也面临着传统以单位为基础的共同体解构、以村(社区)为基础的共同体重构问题。在农村,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消解,村民的“原子化”现象不断加强,一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对村级公共事务漠不关心。在城市,由于社区行政化的倾向严重,加之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社区党员之间缺乏联系沟通的渠道,甚至一些党员对社区公共事务也是“敬而远之”。
  (四)制度建设滞后
  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制度建设滞后是导致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重要原因。首先,选举制度
[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