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4月下期

基于社会工程视角的新时代民生问题探析/田 菁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田 菁 日期:2021-05-26 16:14:15
全部工程活动的起点,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本质上讲,社会工程思维是进行社会治理、社会决策和社会建构的集成性思维方式,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如何实现社会模式的设计、建构与实施。社会工程思维注重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注重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从符合科学规律和价值规定的实际出发,进行实践模型的建构。社会工程思维的特质使其成为一种从本质上有别于日常生产生活的思维方式。另外,社会工程思维坚持人的主体性原则,使之具有日常思维所没有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特征。因此,社会工程思维天然是由理性支撑的思维方式。
  民生建设是一个永恒的社会主题,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因此,必须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力量,以最高效的形式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以往的民生建设经验证明,广泛的社会参与可以使民生建设工作实现高效落实,具有方式方法多样、资金筹集快、动员迅速、力量强大等优势。但随着民生建设的持续深入,会出现一些弊端:大量社会主体的参与,使得设计、实施过程中的主观意识性过强;庞大的部门机构和人员组成,使得工作在安排部署时出现耗时多、见效慢等问题;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运行困难多、内耗大等。民生建设中存在的以上弊端可以借助社会工程思维的理性予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摒弃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问题。再者,社会工程思维的理性支撑,可以使民生工程在决策和实施中更加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合理的评估与审查,有效杜绝任何可能出现的资金浪费、面子工程、半拉子工程等有违人民利益的问题。
  (四)新时代民生建设是社会工程理论与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当代表达
  社会工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应用领域的具体化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一个新的生长点。新时代解决民生难题,占领民生新高地,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科学的社会工程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推进民生建设工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在经典著作中虽没有直接使用“民生”概念,但民生思想的光辉随处可见。首先,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作为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和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有力回击了过去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错误观点,纠正了唯心史观提出的种种谬论。其次,民生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刻表达了马克思对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怀。马克思认为,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生活和消费的需要。由此可见,马克思所提的“人的生活需要”正是现代语境中的“民生需要”。另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取自己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实践活动可以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在一系列人民关切的问题上做到时刻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总之,马克思主义中的社会工程理论和民生思想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要答好“民生考卷”,使新时代的民生建设创新和实践成为更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表达。
  三、路径选择:新时代民生建设中社会工程的优化策略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