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4月下期

我国社区治理研究的视角转换:从政社关系到党社关/刘 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 伟 日期:2021-05-26 16:04:38
新与综合服务上下功夫。
  (一)以组织融入促进有效在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改变了党组织的运行状况。一方面,社区党组织运行有虚化趋势,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感知度降低,影响着党组织的有效在场。其主要原因是社区党委人少事多、精力有限,对社区治理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从社区到小区再到楼栋,越往下组织结构越弱、作用发挥越弱。另一方面,社区党组织建设有边缘化趋势,党建活动与社区服务时有脱节,社区党建“两张皮”现象让人民群众感受不到惠从何来。因此,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当是实现党组织有效在场。具体而言,在横向关系上,要改变基层社区治理松散、碎片化现象,深入开展区域化党建,通过吸纳、嵌入等方式实现党组织的全面覆盖,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横向体系;在纵向关系上,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完善“街道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的组织构架,同时明确各级党组织的职责分工,以赋权、增能、归位为着力点,努力形成党组织上下互联的合力,实现党建工作的协同高效。
  (二)以机制创新促进有效动员
  在党组织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有效在场之后,接下来必须使党组织有效运转起来,以党建撬动社区治理,实现社区有效动员。实现有效动员,一是要塑造平等交往的主体关系。党组织有效动员的基础是改变基层治理场域中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依附性、等级化关系,赋予他们平等的主体地位,明确相应的责权利。在此基础上,促使党建引领从科层化向去科层化转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统揽、协调作用,积极整合资源,促进问题有效解决。二是要改变强制管理方式。基层党组织如果沿用依附于社区居委会的行政管理模式,采取单向管控、机械说教等强制方式,则无法实现党组织有效在场,达不到动员社区治理主体的效果。实现党组织有效在场,需要改变传统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官僚化、低效化现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协商、合作等柔性方式感召、吸引、带领社区主体有效参与,从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磅礴力量。三是要建立互惠互利机制。基层党组织要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需要建立互惠互利机制,探索促使各方主体乐意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
  (三)以综合服务促进有效治理
  服务群众是社区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社区党组织将党建工作的重心放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在新兴领域实现组织覆盖上,没有将基层党建与民众需求有效结合起来,没有实现优质的服务覆盖。其实,“没有服务覆盖,组织覆盖形同虚设,不但无益,反而使党的组织在形式化的布局中更加丧失其影响力”[3]。因此,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必须将党建资源转化为服务资源,以有效服务促进有效治理。实现社区有效治理,一要优化服务队伍。这需要将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实的战斗堡垒,让每个党员都成为高高飘扬的红旗,以党员干部的言传身教带动其他主体积极参与服务。二要完善服务机制。实现有效服务不是党组织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而是要求党组织统揽全局,打破各级组织在体制、级别上的壁垒,协调各方,畅通各方参与主体沟通交流的渠道,打通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堵点,将分散的治理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