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3月下期

现代治理理念下组织应急管理的制度化推进思路/赵子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赵子丽 日期:2021-04-25 10:13:57
果来看,宏观法律难以细化为执行条例和应对方案,各部门法也存在相当的适用限制,无法在突发情况下被及时参考。因此,需要从更为微观的角度,立足危机处理流程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实现治理理念与技术手段的充分融合,真正增强组织管理韧性。
  (一)从源头开始规范信息发布
  现代治理理念强调汲取多元思想以及开放包容情怀,增加管理弹性和政策适用性,但在应急管理制度中,却必须明确限制与事件相关信息的讨论与发布,禁止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和事实根据的言论发表。考虑到当前网络信息平台的发达,政府有必要从法律层面对造谣、煽动、污蔑等言辞进行惩戒,严格规定与危情相关信息的发布主体、回应主体,确保大众在危机管理中不至于因为多元声音而陷入恐慌。不仅如此,为提升应急管理效力,在信息渠道管控方面还应增加专家发声概率。与突发情况、紧急情况相关的说明与解析,可从制度层面规定发声主体,避免慌乱之下不知细节者胡乱发声,引致新的舆论危机。越是权责分明的信息搜集与发布渠道,越是主体清晰的舆论应对机制,越能保证虚假信息出现时,专家、媒体和政府部门可及时跟进,减少公众的疑虑和恐慌。
  (二)从建议入手提升专家决策地位
  应急管理尤其强调措施方案的专业、精准和得力,对于这个要求,一般管理人员通常很难做到,需要引进专业人士来应对专业问题。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管理层架构,从制度层面规定应急管理决策生成过程中相关专家的表决权甚至一票否决权,结合危机类型与性质,针对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进行预测与分析,有预见性地选择权威专家组建决策团队,实现管理人员与专业人员的合理配比,建立危急状态下的集体特别审议机制。利用多方主体的知识,形成知识与观点协同,确保最终应急预案既有专业性也有群众性,能迅速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继而有利于快速全面推进、有效遏制风险。当面对专业问题出现争执时,可通过风险研判指标的定量化设计,凸显科学知识的决定性效用,允许专家人员对不合理方案“一票否决”,确保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精准施策和立竿见影之效力。
  (三)从管控发力健全预警决策机制
  有效的应对预案是化解危机的关键,越是紧急时刻和紧要关头,越是要把准情况、掌握问题进行追根溯源,依靠专业力量,应用科技手段迅速响应,消解民众恐惧,实现整体局面稳定。这种情形的达成,需要进一步从制度层面规范风险研判过程,构建以专家为主的分析、预测团队,但是,信息发布权和决策实施权应该由组织规定的专门部门掌控,在全面听取专家汇报的基础上,由政府最终决定是否进行预警。这涉及权力、权限、责任划分,必须对不同部门、不同人员进行科学分工。考虑到预警机制牵涉广、影响广,难免在成型过程中遭遇多方质疑,可对争议性较大的危情,在属地政府组织下引入听证程序。在预警发布后,随之而来的社会动员和应急处置,应完全分配至地方政府,由基层组织、社区机构做好落实工作。
  (四)从权力把关科学划分央地权限范围
  在应急管理中,地方政府该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行动,中央该何时介入以及如何全盘统一指挥,都是容易发生混乱和重叠之处,一旦不能从制度层面对央地权限范围进行明确划分,就容易诱发地方响应不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