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4月下期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陈 岩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陈 岩    日期:2020-05-21 20:55:11
的治理行动创新,以及以综合治理要素、治理行动及治理机制为主的治理模式创新。[2]综上所述,面对治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及治理问题的多样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在不断适应过程中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适应性。
  (二)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特征
  1.自适应性。自适应性源自复杂适应系统的核心概念——适应性主体。在环境变化中,适应性主体通过适应性学习和演化,不断调整自身结构与行为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环境选择。与此同时,大量适应性主体形成聚集体,通过交互涌现出新的复杂性行为,影响并改变环境。城市社区治理是“国家—市场—社会”权力交汇的公共场域,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居委会及社区居民在内的众多适应性主体,其权力来源不同、性质不同且运行方式不同。在治理创新的聚集过程中,既需要每一个适应性主体创新利用已有资源,从过往行为及相似主体行为中学习经验,激发自身感知适应外部环境的“活性”,同时也需要所有适应性主体调整既有治理规则、治理结构及治理方式,通过政策、体制、机制、手段等不同程度的创新做出系列制度安排,从而提高社区治理创新聚合体的复杂适应性。
  2.非线性。复杂适应系统的复杂性由非线性因素引起。复杂适应系统可看作以适应性主体为节点,以主体间相互作用为边界,以物质、能量、信息为资源的复杂网络。在聚集过程中,适应性主体之间、各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非简单个体的数量叠加,其本质上是非线性的。同时,网络中各种正负反馈形成环路,再交叉、缠绕,产生非线性效应。城市社区往往面对众多棘手问题,而传统的线性治理在主体适应过程中又常面临控制复杂性,导致复杂性不断增强、政府应对复杂性的能力随之下降的典型局限[3],因此,以多中心治理、网络化治理、协同治理等理论为指导的治理创新日渐勃兴。多元治理创新主体通过建构交叉多样、复杂多变的非线性网络关系,积极形成并扩散系统的非线性效应,包括治理要素整合共享带来的乘数效应及旨在提高治理资源利用率的再循环效应,不同程度地放大了社区治理的善治目标,提高了社区公共服务的有效输出。
  3.多样性。复杂适应系统的多样性体现在适应性主体的多样性、主体交互的多样性、环境的多样性以及系统规则的多样性等方面。每个适应性主体都生存于由其他主体提供的环境子系统中,当新的适应性主体进入环境子系统后有可能创设更多的子系统,由此衍生出复杂适应系统的多样性。受旧有体制、经济水平、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我国城市社区类型多样。社区人口构成、社区区域特征以及城市政策设计的差异性为社区治理创造出多样化的社会关系与治理空间。从区域实践看,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多样性主要与资源基础、制度及组织环境、公共服务、社会网络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相关联,在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特别是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间构成多样化的关系组合,从而形成以纵向多层合作与横向伙伴合作交互为主导的多样化治理形态。
  二、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
  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是一个涉及社区生活基本理念、组织和制度的创新过程,是在原有社区生活范式基础上建立新的运作模式的过程。作为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通过构成要素间的系列新组合实现治理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