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3月下期

县域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高德强 陈 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高德强 陈 琳 日期:2020-04-27 16:06:23
了“硬着陆”,不但没有取得经验成效,甚至出现了“排异现象”,对原工作产生了反作用。另一方面是创新经验的可持续性难以保障。由于这些创新经验都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定力来保障,缺乏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创新的中断、夭折,因此,在经验诞生地也极有可能出现创新经验不可持续问题,而在创新经验的传播中,如果不能保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经验传播就会水土不服,既浪费了财力物力,也会对其他地方的社会治理创新产生消极影响。  
  三、当前县域社会治理创新陷入低潮的原因分析  
  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实质,是政府的创造性改革能够持续增进公共利益。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关键不在其形式的存在,而在其要素的延续和扩散。近年来,县域社会治理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的创新都不多,陷入低潮,县域社会治理工作趋向守成,创新劲头不足、成效不大。分析当前形势,县域社会治理创新陷入低潮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导致。
  一是政策空间小,创新空间变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乡镇机关的现实写照,而县级层面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首先,县域作为一级政府,上传下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很多,责任很大,但是现实是上级制定政策举措时给县级党委政府所留的政策空间不大,使县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的空间“变窄”,只能照本宣科、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另外,近年来上级党政机关对下级的指导趋向于细节、微观,管得太紧、太细、太具体,严重挤压了县域的创新空间。
  二是领导干部缺乏能力担当。县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会产生各种利益关系纠葛,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掣肘很多。领导干部特别是地区、部门一把手对创新具有决定性影响,而社会治理创新对一个地区领导干部的能力素养也有特别的需求,既要有创新的素质能力,也要有推动创新的胆力魄力。现实中,因为领导干部缺乏能力担当导致无从创新或创新失败的现象比较普遍,创新者始终是“少数派”。第一,不想干事,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满足于不出事、不惹事、少干事、不找事的心态,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求稳心态较重,宁可平平安安、稳稳当当升职,也不愿担当风险、锐意创新来“出风头”,对于上级政策文件机械地贯彻落实,对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难点问题保持“鸵鸟心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第二,不敢干事,缺乏担当责任的勇气。当今县域社会发展难题,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教育、医疗、住房等“老大难”问题具有普遍性,城建、区域经济、扶贫脱贫、人居环境治理等县域特点比较突出,要彻底有效解决,必须依靠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举措。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有创新的“法子”,也需要有科学的“路子”,需要顶层设计、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等诸多环节相互支持。也就是说,既需要政策上的协调,也需要落实上的推动。第三,不会干事,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氛围不浓。对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不思进取、不思改革,遇到困难绕着走、躲着走,缺乏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对于一些顽疾问题束手无策,缺乏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无法驾驭局面,不会创新。
  三是政策冲突加上部门利益,导致县域不敢创新。政策问题始终是创新的最大障碍因素。“法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