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月下期

村干部合谋腐败的机理与治理路径分析/李芳凡 叶杜诚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芳凡 叶杜诚 日期:2020-01-20 17:30:37
围内产生的,因此其腐败的条件是以自身权力为限度。合谋腐败的条件限度则是参与合谋的所有人权力的加总,合谋腐败者的能力范围远远大于腐败个体。村干部通过合谋的形式,可以扩大权力的影响范围,从而增加自身腐败的机会,获取更多非法利益。
  2.降低腐败成本
  “合谋腐败通常容易在有着长期关系的腐败主体之间形成,腐败只对那些为了犯罪活动而发展长期关系的人开放。”[3]村干部合谋腐败的收益包括金钱、权力、地位以及心理上的满足,成本包括实施合谋腐败的直接成本和交易成本,还包括成员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举报的风险成本。村干部合谋腐败主体之间相互了解,关系稳定,相互间信息对等程度高,能够提升彼此的信任度,扩大腐败范围,增加腐败机会,从而降低腐败风险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加腐败收益。
  3.增强腐败行为的隐蔽性
  村干部合谋腐败共同体形成以后,在共同体中会形成一系列的群体规则,群体规则会制约群体成员的行为。腐败群体为掩盖腐败行为,会通过群体规则或利益诱惑向群体成员施压。在强大的群体压力和巨大的利益诱惑下,群体成员难以抵抗,只能屈服于群体规则。村干部掌握村级事务的处理权与村集体财产的管理权,当村干部联合起来实施腐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垄断时,在村干部与村民、村干部与乡镇党委政府之间就会形成信息不对等的局面。信息不对等,监督就会失去其效用。监督的失效,为村干部滥用权力和伪造证据创造了空间,增强了腐败的隐蔽性。
  三、村干部合谋腐败的机理分析
  (一)村干部合谋团体的形成
  1.权力观念的异化
  权力观念异化是村干部腐败的根源。权力观念异化源于两方面,一是人的本性。人都有一种趋利性,都有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一旦人的趋利性超越权力的公共性,对物质的追求超越对道德和法律的遵守,权力就会成为牟利的工具。大多数因腐败而被查处的村干部认为,其作为一名村干部,权力小、地位低,就算腐败也不会查到他们头上。另外,“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人都贪,我为何不贪”等错误的权力观念使得村干部的腐败动机大大增强。二是社会环境的改变。农村的发展必然会给村干部带来更多的腐败机会,并且随着西方的一些糟粕文化与价值观的渗透和影响,人们对金钱产生崇拜,不关心追求财富的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只在乎最终的收益如何。另外,腐败的社会容忍度不断提高,“笑贫不笑贪”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些都为村干部从事腐败活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在群体中,每一种情感和行为都具有传染性。村干部群体中有一人开始腐败,其他人必然或多或少会受其“传染”,从而形成集体腐败。
  2.群体间“官场规则”的影响
  村干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只由在村里担任职务的几个人组成,而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也存在着相应的群体规则。群体规则会对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制约,限制其行为,迫使其服从群体规则。个体之所以会屈服于群体规则,是因为群体压力的存在。个体相对于群体而言,所具有的议价和反抗能力是渺小的,尤其是在群体中,当其他人达成一致意见时,个体的反抗更是如螳臂当车。群体会以腐败行为不会被发现、不会被惩处为诱饵,运用群体压力向具有廉洁自律意识的个体施压,通过威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