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12月下期
我国古代公正观中的民主价值及其现代借鉴/王韬钦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韬钦
日期:2019-12-20 12:56:00
治来克制国家社会层面的宽容。要培育当代法治文化,就要树立非人类中心观的法治价值理念。价值原本就是主观范畴的内容,一旦判断错误就会引人走向误区。法治区别于人治的关键在于前者较后者主观价值判断更少。必须尽可能剔除诸如“宽容”“严格”这样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原原本本地执行法律,甚至趋近于“机械化”地执行,尽管这种不通人情的法治方法是国人内心深处最不能接受的。
(三)用党组织优秀文化重构农村价值秩序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也一直是国家治理的重点区域。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村分别有相应的组织机构领导农村的治理,这也是我国农村社会在数千年时间里一直相对稳定的原因。传统组织机构之所以能够领导农村,正是因为组织在群众心里具有高度的权威,处事公平公正,从而赢得普遍的支持和信任。进入新时期,随着农村大量人员外出务工,传统组织机构瓦解,农村凝聚力和向心力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并形成了大量的“空心村”。从根本上来看,“空心村”的出现,体现了农村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瓦解,新的农村文化价值观尚未建立起来,农民被外界吸引,纷纷出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培育能够承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新型农村组织,至少要做好两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首先,要明确当代乡村振兴的核心组织。随着人民公社组织和农村宗族势力分别退出历史舞台,能够凝聚人心的唯有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就公信力而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优势更加明显,更容易取得村民信任。其次,要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农村“定植能力”。即使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带头人的重要地位,但是受“皇权不下县”的传统思想惯性影响,农村总是显得“天高皇帝远”。农村基层党组织并非本土组织力量,其核心人员不少来自上级选派,容易遭受本地力量的抵制,具体表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委会冲突较多,在管理村民方面仍然力不从心。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整个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形象代言人,应选拔政治过硬、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来担任。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必须相对稳定,要尽量减少那些镀金式、过渡式的干部安置,政府应给整个群体以及家属以更多的补偿和照顾,一方面,让外来党员干部能够长期安心服务基层;另一方面,让本土党员干部不至于进城务工。另外,在组织方面,要将党内民主集中制扩散到广大群众当中,将政党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帮助各类村民自治组织内部实现民主集中,使得组织与村民个体之间形成利益联结的纽带,不断增进基层组织力。
参考文献:
[1]汪荣海,葛全,萧延中.传统的拷问: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4-26.
[2]马骏.交易费用政治学:现状与前景[J].经济研究,2003(1):80-87,94.
责任编辑 张小瑞
E-mail:ldkxzxr@163.com
电 话:0371 - 63926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