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2月下期

非正式关系与国家权力的互动——从明清乡绅自治到当代基层治理的演变及启示/徐 迪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徐 迪    日期:2019-12-20 12:39:09
级官府进行沟通和传达,信息表达的无效使得统治者纵然有倾听民意的意愿,也无法行广纳民意之实。乡绅正好成为上传下达的中枢,他们具有很高的知识素养,很多时候会收集基层百姓的意见,与上级官府进行协商,以获取上级的支持。
  在与国家权力积极互动这个层面上,我们不得不谈一个本质上的问题。著名政治学家邹谠曾经提及帝制中国的统治结构问题,他提到帝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精英其实是互相联通的统治阶层,有足够金钱读书的文化精英大多来自官商大贾之家,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职业官僚和政治精英,当其在仕途积累了相当的资本时,就会转而回乡间购买田宅,继续这一轮回。而这三大阶级之间的来往转化,也就构成了中国几千年来帝制社会稳定的核心统治结构。
  所以,从本质上看,乡绅阶层虽然身处农村,却并不是跟广大农民处在同一阶层的,也较少拥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其主要职责依然是中央皇权在基层非正式化的柔性存在,其造福乡里的主要动机是维持帝制王朝的统治现状、出于桑梓之情回报家乡以及名望名分上的满足感。
  综上所述,明清乡绅这种非正式的形式能够逐渐“制度化”,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能不断适应封建政治形态下的“游戏规则”,主动去跟国家权力进行双边互动。在不影响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这种合理性的要求往往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而利益上的双赢自然会带来这种治理方式的延续。
  四、 结语:对当今基层治理的启示
  基层治理在当代中国已经演变成多种形式: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以及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分别对应农村、城市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等不同的社会基层群体。与明清时代相比,当今的自治更加注重民众的参与,基层居委会或村委会的成员,都是由居民或村民通过一人一票的方式投票选出的。同时,当今的基层治理附带许多社会救济以及福利性的帮助,类似于社区养老新模式的推广、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及社区公共设施的免费使用等。无论是在权力的来源、运用还是实际运作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主要政治制度一起,构成了我国基本的政治生活网络。
  我国当前的基层治理也可以从明清乡绅制度中汲取一些经验:首先,明清乡绅制度更加具有柔性,明显区别于政府机关的行事风格。我们现今许多的基层自治组织越来越多地陷入与基层政府相类似的境地,许多机构设置甚至出现了同构现象,可以说就是一个“小政府”。在处理问题方面,基层自治组织越来越不注重亲情与血缘纽带(当然这与现今社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很多时候居委会上门办事跟政府机关办事风格相类似,不能完全按照服务基层的初衷来执行,给基层百姓相应的温情。笔者认为这点很值得注意,类似的官僚作风不应当在基层组织内蔓延。其次,在社会教化方面的引领作用。明清乡绅在很多时候是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和承载者,引领着一个社区和宗族的文化风气。作为科举制度成功案例的过来人,他们在基层能对当地文教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基层组织的这一功能在当今基本消失殆尽。我们时常反思我们当今社会的文明修养以及谦让互助的美德去了哪里,其实问题出在基层这个根上。我们在基层社区单位缺乏相应的文化引领机制,社会组织培育良好风气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今后,可以依托居委会等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