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11月下期
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领导力内核解读/杨剑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剑
日期:2019-11-06 09:44:49
务类、公益慈善类和互助类社会组织的培育。通过推进政府购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提供场地经费支持等多种渠道,为社会组织提供资源保障。对公益服务能力强、遵纪守法信誉高的社会组织给予激励。支持社会组织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和项目管理能力,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团队联动发展,不断提升其服务绩效和社会公信力。最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四、以提升党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革新力为保障
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要不断提升改革创新力和发展推动力,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改革创新的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活力。具体而言,一是要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的落地上做好规划。细化、实化中央“三农”工作重点和措施,加强地区各类资源的统筹管理和衔接,深入研究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的特征,紧密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客观需要分类有序加以推进,注重发展的协同性和关联性。二是要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支撑上下足功夫。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要在乡村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勇当先锋,持续强化自身的改革创新意识,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障碍,突破长期利益固化和管理惯性思维的束缚。依靠农民的支持,大胆破除阻碍乡村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改革合力。三是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的策略上多元选择。党员干部要坚持法治为本,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的理念,增强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利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环境治理、农村社会矛盾化解中的权威地位,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农村普法的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健全乡村治理中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与此同时,积极发挥道德教化和文化引领的作用,深度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和治理秩序,大力弘扬乡村尊老爱幼、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营造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讲好乡村改革的故事,释放乡村振兴的正能量,凸显乡村发展的人情味。同时,坚持不懈地提升自我革命力。作为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和坚强堡垒,基层党组织要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刀刃向内的勇气,着力解决自身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确保组织和党员个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农民民生改善谋根本、谋大利。强化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对乡村振兴中损害党执政根基的问题以及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必须敢于动真碰硬,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强化制度刚性和规范意识,严格按照新时代党对“三农”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任务要求的规定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并在其中持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强化正风肃纪和廉洁意识,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严明的党纪,以及铁的纪律规范党员、干部行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防范、遏制基层党组织在领导乡村治理中的各种不正之风、权力滥用以及腐败行为,着力惩治发生在农民身边的违法违纪问题,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领导力与领导艺术[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