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0月下期

加强干部推选工作科学性的对策探析/罗凤英 柳恒超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罗凤英 柳恒超 日期:2019-10-09 15:00:35
十岁,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其主要原因就是领导和组织部门对基层的干部缺乏了解和熟悉的渠道。例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某局有三百来人,局长对副科长以下的人大多叫不出名字。领导平时很难有机会跟基层的同志沟通交流,无法了解基层干部的情况,从而在通道上就造成了用人的困惑。如果基层不大力推荐,上级组织和领导确实很难发现基层优秀干部。
  (二)对干部的使用和选拔存在脱节现象
  由于岗位有限且没有明确的淘汰机制,实际中存在干部培养和使用脱节的情况。例如,有些机关干部可能是到区里来过渡一下,目的明确,是为了提拔使用;有的干部在不同的岗位历练了很多年,年龄也大了,感觉是培养他,但最后得不到提拔任用;有些干部平时承担了较多的组织任务,却没有评功记奖,到竞争选拔考试时又考不过其他人,虽有群众公认,但硬条件不够,领导也没有办法。如何处理好“硬条件”和“软条件”的关系,是当前干部使用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由于领导职数和编制有限,在干部年龄梯次的安排上存在矛盾。例如,某局现在没办法提拔干部,因为现有领导岗位人员都满了,要等到2022年才有空缺,才可以提拔干部。现有干部平均年龄为46岁,最年轻的科级干部都超过了35岁,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年轻干部的配比难以到位。
  在选拔过程中,后备干部的储备实际上是比较缺乏的。例如,在高校层面,“80后”的正处级干部凤毛麟角,市属某高校仅1名,“90后”的科级干部就更少了。高校现在面临的年轻干部紧缺情况非常严峻。一个正科级干部,他在学院里如果是教务主管,他再上升的通道是没有的。现在一些重点高校在做一些职业职级并行发展的探索,但是市管高校现在基本上没有完全推行。
  (三)干部考核访谈存在一定的形式化,程序过程严谨性不够
  根据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要经历以下程序:①分析研判和动议,②民主推荐,③考察,④讨论决定,⑤任职。干部的推荐环节现在主要是采取会议和访谈方式进行。投票投好了以后再去访谈,基本上就是走过场。在访谈当中,推荐率是100%。在民主测评过程中,有些部门和单位的组织工作存在不科学、不严谨的现象。例如,投票过程无法保证私密性,群众投票存在心理压力,导致群众投票很难反映真实意愿。在民意调查的个别谈话环节,组织人事部门在约谈有关人员、听取其对候选人的意见时,由于大家都是同事,平常抬头不见低头见,约谈对象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不愿说、不敢说、不能说的心理顾虑十分突出。因此,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常常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和真实民意。
  考察环节是了解和评估候选人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组织人事部门应该对候选人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进行全方位、多渠道、近距离的考察。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执行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考察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的倾向,在考察程序上存在开放度低、主观性强等情况。在实际操作中,选拔标准的画像倾向仍然存在。这些都容易导致考察结果的公信度受到质疑。
  (四)考核内容模式化、刻板化,打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足
  在当前的干部推选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考核打分基本上都采用“德、能、勤、绩、廉”的评分表模式。这种考核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