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0月下期

府际关系协调的中国经验:实践创新与理论总结/汪建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汪建昌    日期:2019-10-09 12:01:00
的研究由关注纵向关系转而关注横向府际关系。改革开放之后,因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需要,横向政府间关系协调变得更为迫切,其中既包括政府部门间合作,也包括不同地方政府间合作。不过,尽管横向政府间关系协调的实践和研究都呈现繁荣状态,但是考察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在大国治理中的地位,包括央地关系的纵向关系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横向关系只是处于重点地位。只有分清主次,才能更好地发展政府间关系。
  (三)地方自主性增强,从区域走向全域
  区域一体化给地方政府带来挑战,跨域治理成为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区域协同治理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府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地方政府在行政体制上不相互隶属,“行政边界的存在,成为地方政府公共权力行使的绝对空间边界”[6],然而在经济发展与区域公共问题的解决上却联系密切,如土地利用、公共运输、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问题,均无法在单一的法定行政区划边界之内解决,因此,通过区域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以解决区域问题,乃大势所趋。这是当前为何区域公共管理会成为行政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跨区域发展,相邻区域地方政府间协调合作已经不足以应付面临的诸多问题,跨省域的多个地方政府间协调联动机制将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下一个热点问题。例如,水污染治理,尤其是涉及跨省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处理,需要流域内的所有地方政府通力合作。除了流域内政府,还有完全不相邻的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协调,例如对口支援的江苏与新疆。伴随着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了推动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或为了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很多东部省份和西部省份之间形成对口支援关系。尽管这一过程中有中央政府的影响,但是其实质依然是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从多年的府际关系协调实践可以看出,随着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增强,地方政府间关系已经不断突破区域范围,逐步走向了全国范围内的地方政府间合作。
  四、结论
  尽管中国府际关系协调研究的时间不长,但是中国府际关系协调的实践从新中国成立就开始了。与国内外理论界追求整体政府和绩效政府同步,中国政府也在适应自己的政治文化和行政文化,发展出中国特色府际关系协调方式,以期形成政府间有效合作和提升政府绩效。
  与三种主要的府际关系类型相适应,各级政府发展出调整条块关系、成立领导小组和举办联席会议三种协调府际关系的中国模式。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协调模式尽管有其不足之处,如条块关系调整有其反复性、领导小组缺少法制性、联席会议约束力不够,但都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协调了政府间关系,促进了政府间合作。
  在未来的府际关系协调中,各级政府依然需要立足中国现实,借鉴中外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的府际协调方式。在探索央地关系时,除梳理条块关系外,还可以继续研究大区政府存在的可行性;在解决政府部门间矛盾时,除继续研究领导小组方式外,还可以推进适应中国国情的大部门体制改革;在协调地方政府间关系时,除了继续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还可以继续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此外,上级政府部门和下级地方政府间共同协调,还可以试行跨行政区划设置政府部门。凡此种种实践,都在推进中国政府间关系创新,也在丰富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