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4月下期

环境政策协同审计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夏志乡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夏志乡 日期:2019-04-12 17:03:51
向;另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要与企业、社会审计机构加强合作,将一部分工作或业务移交给社会力量。这样既能够提升审计效率,又能够增强监督合力,以保障环境政策审计的客观性与公信力。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机构之间并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一种协同互补关系。这主要是基于不同审计主体的职能与特点差异:国家审计机关负责顶层设计,并对政府各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企业审计机构负责企业环境责任情况的监督,并将企业环境情况相关数据上报给国家审计机关;社会民间审计机构的职责重点在于鉴证审计报告,监督政府部门的环境责任是否落实,关注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是否客观等,为环境政策审计提供正确的舆论与道德导向。联合审计还需要明确界定各主体的边界,在分工合作、互动平衡的过程中对各个环境责任主体进行监督,以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功能互补。
  (二)制定合理化审计评价标准与方法体系
  环境政策审计需要合理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体系。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环境政策审计评价标准做出明确规定,这是保障环境政策审计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要转变现阶段环境政策审计法律依据不足的状况,制定和出台环境政策审计的专项法律法规,并在其中明确规定环境政策审计的相关标准与细则,真正将环境政策审计纳入法治化轨道。各地方政府也要根据地域环境特征制定相应的审计评价标准,在坚持尊重规律、满足诉求、权责统一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环境政策审计的评价标准体系,逐步促进环境政策审计标准化、规范化。其次,创新环境政策审计评价方法。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国外政策评估学者利用案例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成本效益法、实验室法等对政策进行分析,这对中国环境政策审计评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学习,吸收其优秀成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坚持自身的本土化特征,也就是根据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与政府体制进行环境政策评价与考核。
  (三)建立生命全周期审计控制机制
  环境政策审计控制要与一体化环境政策过程相适应,实施生命全周期过程控制机制。现阶段,虽然各方面都在强调事前监督,但在具体实施方面环境政策审计依然主要是事后审计。为提升审计质量,审计主体要将审计控制置于环境政策全生命周期之中,将审计控制力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具体来说,要将环境政策审计控制的时间线拉长,向前追溯到政策制定,向后延伸到政策调整;加强对环境政策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政策过程审计,也就是将特定的审计活动扩展到政策审计的全阶段和全周期。建立环境政策预警机制,将趋后审计转变为前瞻控制。综合预警是审计价值发挥的重要前提。对于环境政策来说,审计活动不仅包含信息获取、筛选、加工等过程,更重要的是为环境责任与政策主体提供客观评价与预警。信息有效性是保障预警客观的重要前提,作为第三方的审计机构要通过公正、客观的审计评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前瞻性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为环境政策完善与优化提供良好基础。
  (四)构建网络化审计实施路径
  转变现有的线性审计路径,实施网络化审计,通俗地讲,就是“政府放低身段”,摆正自身位置、调整角色定位,由环境政策审计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并积极借助企业、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