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5月中期

“职场囚徒”的诱发机制及消解策略/李 柳 程云喜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柳 程云喜 日期:2018-06-07 17:01:38
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员工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会选择努力奋斗、积蓄力量,通过跳槽或通过在原组织内的岗位转换获得对自己更有利的地位;而自我效能感较弱的员工则可能选择全面退守策略,忍辱负重地接受组织固有的显规则和潜规则。同时,客观上还存在一定比例的“职场囚徒”群体,这些个体凭借自身具有的自然禀赋和社会资本,以保全自己为基本准则,运用自己熟悉和惯常的行为逻辑,与组织进行不同形式的博弈。因为员工个体甚至组织当局都没有办法让自身充满理性和智慧,所以在合作和博弈过程中就容易形成个体理性与组织理性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情况,其结果必然是形成“纳什均衡”,这就为“职场囚徒”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组织与个人保持持续有效的沟通对话,建立高度的信任,对突破“囚徒困境”是十分重要的。也可以说,员工个体与组织当局缺乏有效沟通,形成了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的真空地带,构成了“职场囚徒”产生的土壤条件。
  不管哪种原因引发的“纳什均衡”及由此延伸而形成的“职场囚徒”现象,也不管这个结果对组织当局的影响如何,可以肯定地说,对宁愿保持现状而不愿打破它的员工个人来说,都是不理智的。但不理智并不意味着不明智,其中的道理可以通过下面的演绎加以说明。譬如一个人现在的工资是5000元,如果跳槽有50%的概率增加1000元,有50%的概率降低2000元,那么总的期望收益是50%×1000-50%×2000=-500元,所以他不愿意跳槽。但实际上,即使把工资增加的概率变成80%,把工资减少的概率变成20%,增加的收益变成+400元,他也许同样不会选择跳槽,而是宁愿面对眼前的不利处境。这要用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来说明。“前景理论”认为,人在分析自己的预期效用和做决策时会受到很多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人们做出许多看上去不太理性的决策。比如,一个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每天上班了就盼着下班,从周一起就盼着周末休息,薪水不高但就是不跳槽。这背后其实就蕴含着“前景理论”的最重要的成果——损失厌恶在起作用,即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要远高于收益,如一个人损失一笔钱与获得一笔同样数额的钱所带来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这同时涉及行为经济学上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心理账户,即个人对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并不统一平等地看待,通常对已经拥有的东西比较珍惜,而对未到手的东西,即使不需要费多大气力就可以得到也不太重视。这就是“职场囚徒”不愿跳槽、自甘平庸的基本原因。
  (二)交易型领导风格是“职场囚徒”产生的现实条件
  领导风格理论作为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发展为交易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包容型领导、魅力型领导等多种类型,不同的领导风格为组织或部门带来不同的管理效果。杜红、王重鸣研究指出,组织情境中的领导过程是领导者和下属之间的一种物质、社会利益和心理交换的过程,并且这种交换过程从上下级关系建立开始就已逐步形成与发展。[1]根据领导-成员交换质量理论,绩效导向的交易型领导通过制度和奖励与下属完成短期交换,重视组织既定目标的完成而忽视个体创造能力的发展,下属也认为只要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就万事大吉,从而抑制了自身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陷入“职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