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10月中期

中国网络政治社会化的困境与出路/廖丽丽 何 炜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廖丽丽 何 炜 日期:2017-12-05 16:38:48
对象。网民关注的往往是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信息或者感兴趣的话题,主流政治文化的内容往往强调政治性和理论性,不能很好地引起网民关注,因此,网络给亚文化和反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机会。一旦亚文化或反文化处于主导地位,政治系统的根基就会动摇,随即就会面临合法性危机。另外,政府是网络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推动者,其推广和传播的政治文化主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在中国主要是维护人民的利益。目前人民内部出现分层,在传播的政治文化不能兼顾各个群体利益要求的情况下,对网民的强制文化灌输反而会造成抵触和抗拒。除非网民能够在网络政治文化中得到所需要的利益,否则就不能避免合法性面临的危机。
  第二,网络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实际功能存在差距。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过程。在网络社会中,“原来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正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3]。网民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网络不仅为党和政府所用,同样也被广大的社会成员所用。网民自由平等地参与网络政治生活,网络的虚拟特征,使人与人之间没有身份、地位和种族的区别,锻炼了民众政治表达和影响决策的能力。网民参与网络政治生活,并不代表网络政治社会化会有效实现,网络参与主体的匿名性和自主性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整合的难度,导致网络政治社会化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因为网络文化是由全民共同创造的,有些文化并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一些危害社会的言论和极端宗教组织的教义等借助网络广泛传播,干扰网民接受主流意识形态。虽然社会成员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学习了政治知识,获得了虚拟的政治实践经验,但是这种实践经验不能与现实政治生活同日而语,现实政治生活受到社会多方面影响,而虚拟政治实践经验理想成分较多,把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就会遭遇挫折。网络社会全民参与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的代议制政治制度,两者的差距让社会成员产生了对权力中心的疏离感。另外,网络政治参与的方便快捷,网民在网络中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政治文化和政治规则,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出新的民主精神,通过对比会发现现实社会的不理想,有时会把这种不理想的状态归到政党、政府的错误领导,这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在网络的自由环境中,政治体系对网民没有了强制灌输和说服,如果完全依靠网民的自觉性,网络政治社会化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三,网络政治社会化内涵界定不清致使操作空泛化和形式化。中国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理解的视角不同,含义也存在很大差别。综合学术界的观点,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大致可以分为: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政治传播论、社会环境论。[4]根据上述政治社会化的含义,由于其侧重点不一样,在网络政治社会化具体实施过程中,网民政治行为表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充分表明网络政治社会化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网络信息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跨时空的信息交流,带来了思想上的碰撞,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发生空前变化,对传统教育机构的依赖性降低,国家控制力和影响力减弱。“网络社会中国家的物质实体形式已经不复存在,这使得公民对国家的情感依存无所寄托,从而处于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之中。”[5]这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