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9月中期

“经济人”假设的方法论批判及启示/沙靖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沙靖宇 日期:2017-10-16 11:02:07
方学术思想关于人性认知的主流观点。亚当?斯密指出:“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1]自利性被视为“经济人”最为本质的特征。其具体表现为:以趋乐避苦的本性与等价交易的形式对人的行为进行抽象还原,然后再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对行为效果进行精确的定量计算,最后以自我利益最大化实施理性行为选择。但是,由于“经济人”假设过于强调人的自利性,使“经济人”假设本身及在管理学应用上存在诸多缺陷。
  就“经济人”假设所强调的自利性而言,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忽视了人性中的“利他”维度。例如,“经济人”假设的倡导者亚当?斯密在承认人的利己本性的同时,也承认人的“利他”本性。他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人的本性中总是倾向于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即人性本身是蕴含着“利他”维度的。所以,人性本身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体,而“经济人”假设过于强调人的“利己”性,忽视了人性中的“利他”维度。其次,忽视了人的多种需求。正如马斯洛所强调的那样,人的需要包含生理、安全、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五个层次,人的需求和偏好是多种多样的,经济利益需求并不是人的唯一需求。以人的自利性来解释人类行为必然存在着片面性的弊端,而忽视了人的心理、情感、文化、习俗、社会等需求。再次,自利性异化了人际关系。“经济人”假设把人们的动机和行为简单地设定为追求金钱,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变成了物质利益的金钱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两极对立甚至是对抗的关系,在本质上忽视了人际之间的平等关系、合作关系、服务关系,从而也无法解释人际关系行为。
  就人的自利性而言,“经济人”假设在管理学应用上呈现出相应的限度。一方面,“经济人”假设抹杀了管理行为与经济行为的区别。人性本身具有自利性无可厚非,其错误在于只强调自利性的单一维度,而忽视人性中的其他维度。管理学所奉行的“经济人”假设便是将人的自利性加以合理化与合法化,从而将复杂的管理活动化为可以定量计算并追求自我利益的经济行为。也就是说,“经济人”假设在对管理行为和经济行为进行类比时,充分注意了类同性,而抹杀了管理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差异,以致把管理行为计算化、管理过程企业化、管理产出商品化,这也是科学管理理论推崇科学化与新公共管理推崇市场化的重要原因。事实上,管理行为并不等同于经济行为,甚至管理在所有的重要方面上都是区别于经济的。因此,在理论上,用于解释经济行为的“经济人”假设并不能完全解释管理行为。另一方面,对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关系的解释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可以说,“经济人”假设完全毁灭了人们对于公共领域中的诸如政治家、政府官员的良好道德与善的期望。也就是说,“经济人”否认了具有一心为公的管理者的存在,把管理活动中的人都看成了谋取私利的“经济人”。特别是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利是管理活动追求的最终目标,如果单纯地以私利为驱使动因,则不仅背离了管理活动目标,而且必然会带来公共利益的受损。正是由于对个人利益的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