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4月中期

大学生村官选用管理政策现实悖论及破解对策/张国权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国权 日期:2017-04-27 09:42:36
政策落实不到位。地方围绕中央政策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但大学生村官普遍反映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力度弱、效果差异大、承诺不兑现等问题,政府公信力、村官积极性都受影响。人事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很多地方没有实施或打折推进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工作,如南阳市委回应称,“2008年南阳市共选聘2515名大学生村干部到村任职。目前,对于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干部尚无解决编制的相关政策规定”[2]。
  政治经济待遇低,留村困难重重。大学生村官只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工作人员”,非公务员,没编制,即非官、非农、非村民组织成员。大学生村官政治待遇低,缺少话语权,工资待遇低,甚至有的地方连最低保障收入都达不到。在“熟人”社会,村官们属于“外人”,得到村民认可并非易事。大学生村官精神孤单,加上正值适婚年龄,经济压力大,而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及极低的薪资待遇也难以让大学生村官继续服务农村、扎根基层。
  相关法律法规缺位。当前并没有法律法规作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依据,相关立法滞后缺位。存在政策内容与法律规范冲突,大学生村官法律身份不清、参选村官程序不明,多头领导、多重管理等问题,远未达到制度化、法治化、民主化,致使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受到质疑。大学生村官签订聘用合同性质不明,不能适用《公务员法》《劳动法》,大学生村官工资福利、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培训和任满后再就业问题等都没有规范的法律依据,其申诉、控告、检举权和正当程序权等也很难保障,救济机制缺失,常使大学生村官陷入求救无门的境地。[3]个人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保障不到位,个人长远发展之路不清不畅,让大学生村官不想也不能继续留在基层。
  宣传引导不到位。社会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宣传和出路选择有着重要影响,新闻媒体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先进事迹、良好行为宣传不到位现象需要加以纠正。很多大学生入职村官的目的是以此为跳板进入公务员系统或拿到事业编制。这种入岗动机也需要调整,需要花大力气加以引导,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成才观,让大学生认识到农村天地广阔,发展大有可为。
  三、我国大学生村官选用管理政策现实悖论破解对策
  (一)加快推进高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培养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快推进高校实用型人才培养,从中选聘出最适合者。重点探索农林院校“三农”实践实用型教学改革,采用螺旋式“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培养方法,增加实践经验,打好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之根基。加快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加大农村定向招生力度,细化优惠政策,探索制定免除学生学杂费、食宿费、教材费等费用的政策,让大学生村官能够静下来、沉下去,长期服务农业、扎根农村,确保大学生村官政策实用、稳定、长效。
  (二)完善大生村官选用标准和范围
  2014年,中组部提出“严把入口,好中选优”,“进一步优化大学生村官的队伍结构,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整体素质”,随后很多地方提高了大学生村官招聘标准。事实上,优化大学生村官队伍结构并非仅提高招聘标准,更多的是要综合考虑大学生村官的学历匹配程度、个人素质和心理期望值,以及学生生源地情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