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9月中期

面子生态与中国本土政治心理学之创辟/刘 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 崧 日期:2016-10-19 09:22:23
义大体对应于胡先缙的脸和面子[11]。综合胡、金二人的区分,我们可以说:脸或道德性面子,指向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德性,它接近于尊严和荣耀概念,是全人类共有的,不足以称为中国人的特性。而具有社会指向的社会性面子,才是中国人特有的面子观念。不过,严格说来,社会性面子这一说法是一个同语反复,因为面子既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它一定是社会指向的。而道德性面子概念则不够严谨,因为道德是一种内在素养,它是里子而非面子。
  三、面子生态与中国政治心理学的文化自觉
  如果面子生态这一事实足以成立,那么中国政治心理学就需要确立自我主张。自我主张并非凭空而来,它以文化自觉为前提。中国素有政教合一的传统,政治与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相互共生,因而很难截然划分政治与社会的界限。政治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威廉?F.斯通对政治行为下过一个心理学的定义:政治行为是个体运用合作方式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一切活动[12]。根据这一定义,政治行为非常普遍。而古斯塔夫?勒庞则认为,所谓政治生活,“就是让人类的感情和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13]13。这一定义更强调政治活动的文化意义,环境在本质上是文化性的。这提示我们,抽象地谈论政治制度的好坏并没有意义。制度可以理解为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特定的表现形式只能设置适合民族特性的制度内容,而不能凭空臆造。甲国的制度即便十分先进,移用于文化环境不同的乙国,也可能是十分落后的[13]16。勒庞认为,研究政治心理,应该先观察事实,再根据事实进行解释,然后再推测它的规律[13]22。下面笔者尝试对面子生态对政治的影响进行观察和解释。
  (一)情面规约与特殊化取向
  由于中国社会普遍存在差序格局这一事实,人们根据关系的不同和人情的亲疏结成不同的圈层结构。在差序格局中,情面发挥调节作用,它很大程度上规约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情面可以看成是人情与面子的函数,即人情+面子=情面。情面带来的一个自然结果是,中国人本能地具有一种特殊化取向,而排斥普遍性原则。表现在人际交往上,中国人倾向于区分自己人和外人、熟人和生人,形成交往的圈层结构。这一事实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在公交车上,当看到亲戚朋友时,人们会本能地主动让座,而对不熟悉的陌生人,则可能无动于衷。即便偶有让座的行为,那也是反思性的。在政治活动中,情面顾虑使人们乐于奉行不得罪人策略,实行虚与委蛇的应付主义。比如,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中,几乎看不到直言不讳的批判,人们碍于情面喜欢说一些拐弯抹角的门面话。即便说出批评的话,也总来个“一分为二”。
  (二)阶层性心态与亦主亦奴人格
  面子生态包含的名分观念和尊卑意识对人格产生的一个影响是,中国人普遍具有一种威权主义人格。尊重权威,缺乏独立精神和自我主张,是这种人格的重要特征。威权主义人格也被人戏称为自行车性格:对上点头哈腰,对下用脚去踢[7]129。自行车性格根源于中国社会的等级结构。等级结构带来阶层性心态:每个人在等级结构中既是在上者又是在下者——相对于在上者而言是在下者,相对于在下者而言是在上者。在这种相对性中,人格与心态是弹性的,或者说是分裂的。这种人格本质上是一种亦主亦奴人格,亦主亦奴人格在官僚群体中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