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9月中期

面子生态与中国本土政治心理学之创辟/刘 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 崧 日期:2016-10-19 09:22:23
重要影响是,组织中的人总是倾向于把本组织家庭化、面子化,从而产生组织面子的心理驱动。组织小则家庭,中则单位,大则国家,生活于组织中的人都有维护本组织面子的义务和动机。这样,政治活动中的讲排场、形象整饬、面子工程、形式主义乃至弄虚作假就有了应机而发的心理动机和结构基础。不过,面子的相关性不限于熟人情境,它还可能在名分相关性中生效。一个人与一个群团只要在名分上相关,就会产生面子效应。比如,就读于某一大学的人,该大学的面子会作用于该校所有人。名分相关性还有一种微妙的弹性,在不同的情境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一个北京人,在中国范围内他会有“北京人的面子”;当这个北京人到了国外时,他的面子会扩大为“中国人的面子”;而如果他在北京范围内,则其面子范围会缩小,如他来自北京海淀区,则表现为“海淀区的面子”。
  2.面子的规模及其制约因素。不管是先赋性面子还是获致性面子,因为其效应实际上总是关涉现实生活中的差序格局,因此,面子有大小、有规模。一般而言,先赋性因素与获致性因素越大,面子就越大。一个人地位越高、能力越强,面子的规模就越可观。中国的政治讲层级,故上级的面子大于下级的面子。不过,相对而言,面子总有一个最有效力的生效圈,形成面子边际,这与中国人生存的差序格局密切相关。差序格局决定了中国人的圈层关系和亲疏远近。处于同一圈层的人,面子最易生效。相反,不在同一圈层、距离疏远的人,面子就不易生效甚至失去效力。这一点,可以从中国人的请客送礼等行为中看出。是否送礼,送多送少,取决于送礼者与收礼者之间的关系和人情,取决于交情和面子的大小。如果彼此不认识,就不会形成面子约束,也就不会发生送礼行为。
  3.面子晕轮与摆架子行为。摆架子现象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很常见,在官场中尤为突出,由此催生了久治难消的官僚主义。摆架子现象可以从中国的官民二元格局中得到部分解释。所谓官民二元格局,是指官与民处于二元对立状态。这一状态既是客观制度层面的,也是社会心理层面的。这一格局塑造了民对官既崇拜又拒斥的复杂心态,形成官民张力[9]。官民张力驱动并胀大了官员的自我期许,从而酝酿起摆架子的心理势能。摆架子一般发生在一个人自我期许高且认为别人也认同这一期许的时候。这实际上是面子心理的一种晕轮效应,尽管它可能只是一种幻想。康有为与孙中山的一段故事可以说明摆架子是怎么回事。1893年,在广州行医的孙中山一度想结识康有为,但康有为自视甚高,常以“圣人”自居,摆起了架子,要人转告孙中山:具门生帖后方能相见。言外之意是,要孙中山拜自己为师,他才肯相见。孙中山一世英杰,自然也有自己的架子,当然不会俯就,结果两人见面不成[3]175。这一结局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有多大,人们是可以做出各种猜测的。
  4.道德性面子与社会性面子。胡先缙对面子和脸进行了区分。她认为,面子代表在中国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这是在人生历程中步步高升、借由成功和夸耀而获得的名声,也是借着个人努力或经营而累积起来的声誉。脸的概念则强调团体对道德良好者所持有的尊敬:这种人无论遭遇任何困难,都会履行应尽的义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表现出自己是个正直的人[10]。金耀基在研究面子时区分了道德面与社会面,其意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