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5月中期

组织内投机行为的诱因与防治对策/李 平 张晓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平 张晓羽 日期:2016-06-07 16:06:44
范约束的前提下,花费更多的时间确保个人行为符合组织的决策规则、决策程序、决策运行手段,而不在意决策实施的目的和效果。生态理性假设下决策者总是处在关系复杂的社会中,决策个体之间通过亲属关系、伦理道德、友情及其他社会关系相互影响[1]。所以,当社会关系系统的作用高于工作系统的作用时,任性决策的投机诱因得到满足,致使决策运转的整个环节在某一阶段出现执行偏差,如敷衍执行、附加执行、替换执行、选择性执行等。
  2.任性决策与任意决策。基于生态理性决策模式,组织内部决策者的投机行为可以概括为任性决策行为。但正如投机不是投资,任性不等同于任意。任性决策可以分成形式派和行动派两种行为倾向。形式派的病理行为多表现为象征性执行、选择性执行等方面,而行动派的病理行为多表现为附加执行、替换执行等方面。从行为动机和目标实现程度来加以区分,形式派更倾向于做到尽职,并且不以破坏组织决策链条为目的,只是更倾向于消极怠工,不愿意主动考虑自身创造力的发挥可能为组织现有决策带来的超额价值。行动派企图通过对组织规则的扭曲来创造性地执行决策任务,从而间接地影响组织总体决策目标的实现。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表现为更多的自主性,但其自主性的发挥不是为组织谋福利,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利用自己在组织中的职责权限为自己争夺更多的社会资源。将两种行为综合来看,任性决策者为了维持目前的组织认同和社会地位而使行动带有循规蹈矩的特点,所以不完全等同于任意决策。
  3.任性决策个体与群体差异:羊群效应的异化。组织决策是一个多人共同参与制定并执行的过程。按照组织命令链所联系起来的上、中、下三个决策层,组合成了一个共生共息的关系系统。投机行为是一种隐性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期性。在组织群体当中,个体的投机行为会引发小群体的盲目跟风现象,表现为羊群效应的异化。决策者选择消极怠工的投机行为,一方面是出于自身成本—收益的分析而做出的最大限度的利己而不利于群体的决策,另一方面是出于与横向的同一层级的领导者比较,一旦有一个或几个领导者出现策略性决策行为,就会引起一部分群体采取不同程度上的“不会少做,也不愿多做”的跟风行为以满足自身心理上的平衡。此外,投机行为受到职责权限和个体行为方式以及非理性认知能力因素的影响,而非理性认知能力是创新性决策不可或缺的要素。与理性认知能力一样,非理性认知能力也具有变量特征,它同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在具体的行为表现上千差万别,并进一步导致组织对于这一部分策略性决策者的感知力下降,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从而增加组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难度。此外,羊群效应式投机行为还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作风漂浮,搞形式主义、虚假绩效;二是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三是懒散怠政,纪律松散,命令链中断。
  三、组织内部领导决策中投机行为的“防”与“治”
  1.从组织层面来讲,健全和完善组织管理的运行机制,加强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组织最根本的就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网络,加强管理的规范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世界经济的深度接轨,组织要面临一个更加强调快速流动、交易规则、自由开放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使得决策的试错成本不断提高,这就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