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10月中期

共生理论的内涵意蕴及其在城乡关系中的应用/武小龙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武小龙 日期:2016-01-18 16:42:35
quo;利他之道”的启发,提出政治共生领导论,认为以智慧和爱为两个车轮向前滚动的世界,才是共生领导者治理的生活结构。
  著名学者李思强及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则将这一理论进一步拓展提升,从哲学思维对共生思想做了深入的阐释。黑川纪章指出共生概念涉及不同层次内容的共生,其多样文化的共生思想将整个地球当作一个有机生命体,强调生命共同体的共生价值。李思强(2004)则进一步提出共生构建说,认为共生构建说的基本理念是共生、和谐、互利合作,主张共生、共存、共荣、共同发展,本质上是整体论思维和整体论方法,它不仅强调整个自然界及人类社会是一个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共生共荣的有机整体,而且注重发展的有序性、和谐性,有利于人们用新的态度和方法来处理和解决当代社会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认为依据这种新的哲学理念可构造人、社会、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新图景。
  共生概念已由最初的生物学名词发展成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多个学科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更要强调的是,在多学科领域的应用中,总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即均能反映出共生理论的核心要义——共存、合作、互利、互补、和谐、共进。至此,我们可以勾勒出共生理论应用的整体性脉络(见表1)。
  
  (三)共生理论的中心意旨:病态到常态的演变
  共生理论指出,“在组织程度上,主要包括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几种形态;在行为方式上,存在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对称互惠共生四种关系”[5],并且“对称互惠共生、一体化共生是共生发展的总方向”[6]。从这个角度来看,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等都是一种偏态的共生关系,它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引发一些问题和矛盾,而对称互惠共生和一体化共生才是共生系统最为完善的共生关系形态,亦是共生理论所追求的常态关系格局和最终实践方向,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共生理论自始至终所强调的一种平等公正、合作互补、共同发展的基本观念,其实是对对称互惠共生和一体化共生这一常态共生关系的基本阐释。也就是说,共生理论的核心内涵其实是强调生态系统从偏态(病态)到常态的演变发展过程,旨在强调通过合作互补、平等公正、共同发展的基本思路,来最终达成对称互惠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的常态共生格局。
  共生理论所强调的共同发展的核心内涵及从病态到常态的发展演变过程,与我国当下社会转型所面临的二元性发展困境及其对共同发展的现实呼唤是一脉相承的,当下社会转型所出现的多元因素间的对立摩擦、零和博弈,其实就是一种病态共生的基本反映,而一体化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则是社会转型的努力方向,旨在通过共同发展的路径来破除多元因素间的对立,有效达成各个因素间的顺利衔接,实现一体化共生的常态关系格局。
  
  二、共生理论对中国城乡关系变迁的现实观照
  
  如今,共生理论已成为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从这一理论视角来切入中国城乡关系研究可谓是一种新的突破与尝试。前文指出,目前关于城乡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三大学科视角,而如今的城乡关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