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9月中期

多元文化与民主政治的协商转向/吴杰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吴杰华 日期:2015-11-13 10:59:58
“作为对民主的规范描述,协商民主唤起了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简而言之,它呈现的是一种基于公民实践推理的政治自治的理想”[1]P284。
  协商民主对于政治参与和共识的阐释,其实反映了理论界对社会结构内部变化的尝试性回应。信息传导的加快、不同观念信仰的冲击都从不同层面推动了同质的一元传统社会向异质的多元现代社会转变,民主参与方式也从古希腊时代的全体公民完全参与管理的理想状况演变为以代议制为特征的自由竞争式民主,当直接民主变为间接民主之后,固然解决了民主发展过程中的规模问题,但也使民主参与的主体范围选择和民主参与的程度成为新的难题。精英学派的学者当然地认为,民主是社会中精英群体的专利,由普通民众组成的社会群体只是政治上的“原始人”,他们通过选举投票参与政治活动仅是为了维持政治制度的正常运转,并不代表着能够影响政治的核心领域。可见,精英主义学派将政治活动的范围限定在少数精英群体,排斥了民众广泛的深度政治参与,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强调市场竞争式的聚合民主形式,通过聚合投票来体现政治共识,从而回避了社会的普遍差异和价值冲突。这一理论站位和制度设计遭到了强调政治参与学者的广泛质疑,他们认为如果过于将民主“泛工具化”,忽视普通民众在公共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那么非但不能有效地弥合社会差异,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强化政治分歧。所以,精英理论和竞争式的民主选举已经出现了危机,不适应多元社会的现实,我们需要提高民主的参与程度,通过公民协商、审议等方式转化文化间的分歧和冲突。协商民主理论正是沿着扩大民主参与的路径逐步发展起来的,对于不同文化背景所引发的价值冲突,协商民主理论提出通过公共理性的运用和平等对话来消除,这就为不同社会群体参与民主进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并规划了可能实现的合作前景。虽然在具体的实施措施上还存在诸多障碍,但协商民主理论毕竟以一种相对较为中和的态度积极回应了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价值分歧、道德冲突和认知上的差异,这也使得协商民主理论更加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所接受。
  二、 多元文化造成的协商困境
  客观存在的社会多元文化对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越来越复杂的文化隔阂日益威胁到民族国家的政治稳定,在文化越来越多元的现代社会中,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民主方式来整合差异,实现政治共识呢?当我们倡导以协商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制度安排所可能和正在遭遇的文化困境,并提出应对之策。
  多元文化带来的现实冲击直接体现在政治共识的达成上。协商民主论者乐观地认为,公共理性可以提升参与者的思考能力,打破阻碍达成共识的界限,促使公民能够站在他者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出中立的政治决策,使最终的结果能够包容社会的多元性。然而,在现实运作中,这一设想的实现却显得倍加艰难。在一个由不同层级群体组成的政治社会中,必然会存在相互冲突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诉求背后都隐含着群体文化所提供的价值观支撑,这就增加了达成一致的集体决策的难度。从社群之间和个体的不同角度去观察,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难题在协商过程中所造成的影响。个体诉求之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