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7月中期

中央政策的决策者与目标群体之博弈/姚贱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姚贱苟 日期:2015-09-21 15:32:07
追求或守护公共利益。在中国的历史上或其他国家中,常见的现象是,国家追求它的私利(表现为政府与民争利),而目标群体也追求私利(特别是为了短期的、个体的利益而不顾公共利益),整个社会的集体利益受到压缩,长此以往,影响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和社会福利下降,甚至导致社会混乱、毁灭的结果。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弈的双方能否达成一个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协议。当然,从结果来说,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强调的是效率、公正、公平;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个人理性、个体最优化的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无效率的[2]P5。
  2.“性别之战”或“情侣之争”的协调型博弈模式
  这个模式之所以被称为“性别之战”或“情侣之争”(图1),就在于夫妻双方希望待在一起,但偏好有差异,当他们选择同一种策略(看足球或芭蕾)时,收益最大。但各自收益分配存在差别,比如,选择看足球时,男的收益为2,女为1;选择看芭蕾时,女的收益为2,男为1。如果双方谈崩,不在一块了,则收益等于零。这个博弈情形反映在退耕还林政策中,就成为以下这种情形(见表2):中央政府采取第一种策略时,它的收益要么是2,要么是0;当其采用第二种策略时,收益分别是0或1。从收益的排序来看,第一种策略的潜在收益大于第二种策略的潜在收益,中央政府收益的全部排序是2>1>0。对目标群体来说,它的收益得失与中央政府一样,但它采取第二种策略的潜在收益要优于第一种策略的潜在收益。因此,在这种博弈状态下,对中央政府和目标群体来说,要么都采取第一种策略,要么都采取第二种策略,绝不要在对手采取第一种策略时,自己选择第二种或反之,否则最终的结果对理性的博弈方来说都是最差的。
  此博弈中会产生纳什均衡,博弈双方能否进行合作,关键在于A1B1(2,1)和A2B2(1,2)两个博弈均衡的结果之间能否进行协调。如果双方为了公共利益最大化,那必须自动进行妥协;如果不妥协,双方各自重视自己的偏好,那么就会真正陷入中央政府与目标群体的囚徒困境式的博弈境地。
  (二)政策执行博弈的困境
  在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案例中,根据主导策略为背叛型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式的特点,如果中央政府与目标群体处于“只知道他的行动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利益着想,他知道其他人的行动只为自己打算,他也知道其他人知道他的行动只为自己着想”[3]的情况下,当这些个体进行博弈时,在理性经济人的选择下,他们相互之间合作是不可能出现的,最终的结局必然是互相背叛,得到的结果是一种无法体现集体理性、失去效率、失去公正的悲剧。所以,个体理性成了公共利益实现的障碍。
  同时,当我们对“性别之战”的博弈模式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出,这种博弈在整体上表现了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存在一致性。但相对收益是有差别的,并且会有两个混合策略的选择导致均衡结果。其可能出现的困境在于中央政府与目标群体协调不成时,双方处于收益最差的境地(各自收益和社会收益都为0)。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它是一种通过联合供给但个体消费的情形,关键的问题是消费的竞争性出现了,当双方只知索取而不图回报时,最终就会落入公共利益无法实现的困境中。比如,本案中退耕还林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