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1月中期

“新常态”下领导干部须着力解决的“老问题”/陈佳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陈佳丽 日期:2015-03-06 18:05:56
老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扫清障碍。
  第一,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我国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弱,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不利地位,受国际市场供求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当前重要的是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驱动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机制,加快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要设立新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群众创新。要集中资金、技术和人才,组建产学研企战略联盟,重点扶持对全局带动作用大而又与国际水平差距小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新材料、新能源等重大技术的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支柱和竞争优势。要加快传统产业并购重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要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工业设计、商务中介、咨询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加快商业模式和商业业态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电子商务,改造提升生活服务业。要强力推进“走出去”战略,抓住技术人才全球化的机遇,拓宽经济技术合作领域,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二,围绕优化城乡区域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讨论最多的是推进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强调的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全覆盖问题。笔者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推进新型城镇化重要的是优化城乡区域结构,着力解决城乡区域差距过大、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人口的城镇化过程中减少了农村人口,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但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创造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城市经济的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要适应先进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和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辐射流动的必然趋势,规划构建城市体系和布局,加快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明确城市功能定位,突出城市特色优势,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第三,围绕优化需求结构,着力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投资需求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比较薄弱,需要扩大有效投资来提供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要按照补短板、强支撑、增后劲、惠民生的要求,加大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现代交通体系、能源保障体系、信息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领域投资力度。要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切实建立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同步的机制,特别在“新常态”下,收入增长甚至还要更快一些,以补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欠账。要加快税收体制改革,降低税赋水平,使创业创新者获得更多收益,藏富于民、藏富于企业,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长久的内生动力。要强力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均等化,公办学校教师必须实行统一的合理配置,消除不能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所日益积累的民怨。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把服务延伸到城市社区,切实解决大病小病看病都难的问题。
  第四,围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要按照能放即放的原则,通过修改法律法规,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二要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