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组织管理制度“脆弱”的根源与综合治理之策/牛 亮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牛 亮 日期:2021-05-26 13:05:49
  
  【摘  要】“脆弱”的组织管理制度常常因为调适力微、延伸性差、契合度低、原则性弱而难以应对突发情况、危机局面,导致单位一遇到困难,原本运转有序的局面立马变得混乱不堪。究其根本,在于制度制定与推行者既对权力到底该管控什么、该如何约束不清楚,也对权力该何时介入、如何行使不清楚。因此,应强化组织管理制度韧性,立足约束效果灵活推进实施,立足管理效应丰富内涵条款,立足实际情况放宽微观行动,立足原则底线拓展解读权限。
  【关 键 词】组织管理;制度“脆弱”;制度韧性;领导者;权力
  【作者简介】牛亮(1975— ),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运行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07-0026-04
 

   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保障组织顺畅运行的基础,但制度条款未必越细越好,“管头管脚”也保证不了万无一失[1],真正高效的规范和约束效力应充分展现于对不同情况的驾驭以及对危机事态的迅速遏制。在现实工作中,制度约束范围很多时候并不能囊括所有现象,外部环境变化时常会使制度条款显得不相容甚至严重滞后。不同于事态发展的多变与灵活,既定的制度条款往往显得局限和封闭有余而变通与调适不足,让人觉得刚性过度而韧性不足,在具体运用中不易与属地、时效等原则相融合,以至于当问题超出常规、方法有违传统和人员有所创新时,制度首先“难容”“难用”,约束与引领效力急转直下,使原本运转有序的局面出现梗阻而变得艰涩。这固然是由于制度本身缺乏韧性,表现得“脆弱”,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依然在于制度制定者的短视、狭隘和专断以及权力使用方式、使用时机和使用效果定位的错误。

  一、组织管理制度“脆弱”的常见表现
  1.调适力微。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应该具备开放的特征,能包罗万象,虽然制度在制定时无法考虑到全部问题,却可立足组织运行全过程,明确界定必须严守的原则底线,明晰组织和个体行为的边界,从而给予下属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实现对多问题与多状态的相对覆盖。一些注重管控形式者却本末倒置,将约束重心置于事务问题的细分细抓,却未能阐明集体的基本态度和观点,以至于下属在运用制度规则的过程中处处受限,无法真正相对自主地选择解决具体问题的务实方法。宏观制度很难实现对微观问题的有效调适,这种形式化管理所造成的刚性限制严重弱化了制度规则与现实情况的融合力度,给人浮于表面之感。
  2.延伸性差。在应对突发情况时,既定制度规则很难给出明确的方法举措,却应该清楚方向、明确效果,通过明确原则性问题来告知具体执行人员可以自由施展的限度以及创新变革的实效要求。更确切地说,有效的管理制度应描绘出行动规范的具体框架,却不干预框架内的详细内容,将微观细则的制定与实施权交给一线干部。通过适度放权来强化宏观制度的微观延伸性,确保制度在灵活和务实的解读中,能与属地特色充分融合,进而转变为形式丰富、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工作纲领。一旦宏观制度的微观延伸性不足,首先影响的就是突发事件或局部偶发现象的处理速度。既定制度可能因为与当地、当时情况不相符而产生反作用
[1][2][3][4][5][6]